百词典

《游山》

时间: 2025-05-05 11:14:06

诗句

萧散湖山路,天教脱馽羁。

蝉声入古寺,马影度荒陂。

樵唱时倾耳,僧谈亦解颐。

偏门灯火闹,不敢恨归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1:14:06

原文展示:

萧散湖山路,天教脱馽羁。
蝉声入古寺,马影度荒陂。
樵唱时倾耳,僧谈亦解颐。
偏门灯火闹,不敢恨归迟。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寂静的湖山小道上,仿佛是天意让我摆脱了羁绊。
蝉鸣声传入了古老的寺庙,马影穿过了荒凉的水洼。
听到樵夫的歌声,我倾耳细听,僧人的谈话也让我心情愉快。
偏僻的门口灯火阑珊,虽然热闹,我却不敢怨恨归来的迟缓。

注释:

  • 萧散:形容景象空旷、宁静。
  • 馽羁:指羁绊、束缚。
  • 蝉声:蝉鸣,夏季的象征,通常表示清幽和时光流逝。
  • 古寺:指历史悠久的寺庙,常常是宁静和思考的场所。
  • 马影:马的影子,象征着旅途和流动。
  • 荒陂:荒凉的水洼或土地,暗示自然的野趣。
  • :砍柴的人,代表劳动和自然。
  • 倾耳:细心倾听。
  • 解颐:使人舒心愉快,通常用来形容谈话的轻松。
  • 偏门灯火闹:偏僻的门口灯火通明而热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陆游一生经历了国家的风雨,作品中常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与渴望。

创作背景:陆游在南宋时期,面对金朝的侵略,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游山》写于他晚年游历湖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在山水中感受到的内心宁静。

诗歌鉴赏:

《游山》以其清新淡雅的意境,展现了陆游在自然中获得的宁静与解脱。诗的开篇“萧散湖山路,天教脱馽羁”,通过“萧散”二字传递出一种空灵、宁静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山水画卷中,令人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恬淡。接下来的“蝉声入古寺”,蝉鸣与古寺的结合,增添了时光的流逝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夏日特有的气息。

“樵唱时倾耳,僧谈亦解颐”,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樵夫的歌声和僧人的谈话让陆游感到心灵的愉悦,这不仅是对自然的享受,更是对人情的向往与珍惜。结尾的“偏门灯火闹,不敢恨归迟”,既表现了对归家的迟疑,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虽然热闹的灯火让人留连,但陆游内心深处却是对宁静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暖,表达了陆游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他高洁的品格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散湖山路:描绘湖山之间的道路,意境清雅,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2. 天教脱馽羁: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感受到的自由和解脱。
  3. 蝉声入古寺:蝉鸣与古寺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古朴与自然和谐的氛围。
  4. 马影度荒陂:马的影子象征着旅行与流动,荒陂则是自然的野趣。
  5. 樵唱时倾耳:樵夫的歌声让人心生向往,体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6. 僧谈亦解颐:僧人轻松的谈话让人感到愉悦,增添了人文气息。
  7. 偏门灯火闹:描绘了夜晚的热闹景象,表现出生活的丰富多彩。
  8. 不敢恨归迟:即便生活热闹,内心仍渴望宁静与归属,流露出对归家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马影”比喻旅途的流动。
  • 对仗:如“樵唱时倾耳,僧谈亦解颐”对仗工整,体现了诗人对音韵的把握。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以人的情感,使诗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对人情的珍视,以及在热闹与宁静之间的心理挣扎。表现了陆游在生活琐事中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他高洁的人格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蝉声:象征夏季的时光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古寺:象征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寄托。
  • :象征劳动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灯火:象征人间的繁华与生活的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萧散湖山路”所表达的意境是: A. 宁静空旷
    B. 热闹非凡
    C. 复杂纷扰
    D. 荒凉冷清

  2. “蝉声入古寺”中蝉声的作用是: A. 增强热闹气氛
    B. 传递宁静感受
    C. 反映社会问题
    D. 表达个人情感

  3. 诗的最后一句“不敢恨归迟”表达了: A. 对归家的厌倦
    B. 对生活的珍惜
    C. 对自由的向往
    D. 对热闹的喜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陆游的《游山》更多地表现了对人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思考,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个体的孤独。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比访叔才旋蒙赐诗以贫不能留客为愧次韵 罢职还家汉卿叔赐诗和韵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清平乐·文章惊世 春光好·去年曾寿生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字旁的字 枯瘦如柴 骄熙 佯狂避世 铁网珊瑚 民氓 血字旁的字 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上的成语 刻害 不蔓不支 疋字旁的字 好学不倦 车字旁的字 包含躁的词语有哪些 山字旁的字 水仙子 单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