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红梅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2 03:08:18

诗句

苧萝山下越溪女,戏作长安时世妆。

白白朱朱虽小异,断知不是百花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8:18

原文展示:

苧萝山下越溪女,
戏作长安时世妆。
白白朱朱虽小异,
断知不是百花香。

白话文翻译:

在苧萝山下的越溪,有位女子玩耍,
她打扮得像长安的女子,仿佛是在模仿时下的流行。
虽然她的妆容有些白,有些红,
但我知道她的香气绝不是百花所能比拟的。

注释:

  • 苧萝山:指的是一种植物,苧萝,通常生长在山地,可能在诗中象征着自然的美丽。
  • 越溪女:指的是越地(即今浙江一带)的女子,代表了地方的特征与风情。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流行。
  • 白白朱朱:形容妆容的颜色,白色与红色的搭配。
  • 断知:可以理解为“我知道”。

典故解析:

“白白朱朱”中的“白”与“朱”指的是古代女性的妆容,常见于诗词中,表现出女性的美丽和社会的审美标准。长安是古代文化的中心,提到长安便意味着对繁华与流行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他生活在南宋时期,身处国家衰弱的动荡年代,作品多体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陆游晚年,旨在表达作者对美的追求及对女性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当时社会风尚的思考。

诗歌鉴赏:

《红梅二首 其一》是一首表现女性美和自然情感的诗作,陆游通过对越溪女子的描绘,展现了她的妆容与自然的和谐美。苧萝山下的女子象征着自然之美,而她的妆容则是对长安繁华生活的模仿,表现出一种对世俗流行的反思。诗中提到“白白朱朱虽小异”,既是对女子妆容的细腻描写,又暗含了对外表与内在的对比,强调了真美在于内心的芬芳。最后一句“断知不是百花香”更是传达了作者对真实美感的追求,认为内在的气质和品位远胜于外在的装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浮华的批判,体现了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深厚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苧萝山下越溪女:描绘出自然环境,以及女子的身份与背景。
  2. 戏作长安时世妆:女子模仿长安的流行妆容,体现出对时尚的追求。
  3. 白白朱朱虽小异:对妆容细致的描写,表现出女性美的多样性。
  4. 断知不是百花香:强调内在的美与真实的气质远胜于外表的妆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妆容比作流行的长安风格。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外表美与内在美的区别,表达了对真实美的向往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苧萝:象征自然的纯真与美丽。
  • 越溪女:代表地方特色与文化。
  • 长安:象征繁华与浮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越溪女”指的是哪个地方的女子? A. 长安
    B. 越地
    C. 京城
    答案:B

  2. 诗中提到“白白朱朱”,这是在描写什么? A. 风景
    B. 妆容
    C. 花香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浮华的追求
    B. 对内在美的珍视
    C. 对国家的思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的《红梅二首》与王安石的《梅花》都表现了对梅花的赞美,但陆游侧重于表现女性的内在美,而王安石则更强调梅花的坚韧与孤傲。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谢钱处和惠燕坐搘颐莲 余比出疆以茶遗馆伴乃云茶皆中等此间於高丽 久雨三首 和郑国器六首 思归引 法曲(歌头) 杂诗二十七首 山居杂诗九十首 怀归自讼 喜张步潜登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令人发竖 鬲字旁的字 马缨丹 羋兔 臣字旁的字 抹一鼻子灰 许友以死 龝字旁的字 花烛红妆 理所必然 病字头的字 包含诿的词语有哪些 缄口不言 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驻宿 糸字旁的字 显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