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7:52
木兰花慢 八月十八日汎月石湖邻舟感遇
作者:郑文焯 〔清代〕
晚凉花积水,送秋老越来溪。
叹故苑沧波,汎天镜里,曾见鸱夷。
凄凄。黄昏未了,渐歌阑人似水东西。
自有暗香随袖,残红为惜新题。
文漪。步绮轻移。银烛背翠尊携。
念别后湖山,几回同梦,云散鸿飞。
依依。兰桡醉解,涴啼痕犹在去年衣。
明月无多圆夜,有情偏向人低。
在凉爽的晚风中,花瓣漂浮在水面上,秋天的气息随着溪水而来。
我叹息着昔日的园林沧桑变迁,曾在天镜般的水面上见到过鸱夷(古代一种鸟)。
凄凉的景象。黄昏还未结束,歌声渐渐消散,人就像水一样流向东西。
自有那暗香随风而来,残红花瓣因惜别而赋新词。
文漪(指水波)。我轻轻走动,银烛在翠色的酒樽背后闪烁。
想念离别后的湖山,多少次同梦,云散了,鸿雁飞走了。
依依不舍。兰桡(小船)醉酒时解开,水面上啼痕仍在去年的衣裳上。
明月在这夜晚已经不再圆满,情感却偏偏向那些低头的人。
作者介绍
郑文焯,清代诗人,字梦阮,号秋水,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典雅。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常融入个人的感悟与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晚秋时节,诗人身处石湖,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个人的思绪,借景抒情,表达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木兰花慢》是一首极具抒情性的词作,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石湖中感受到的种种情绪。从“晚凉花积水”开始,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花瓣漂浮在水面,给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感觉。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的美,更是在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在“叹故苑沧波”中,诗人感叹昔日的园林已然变迁,波浪的涟漪让他想起了曾经的种种。这里的“鸱夷”意象引入了孤独感,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寂寞。接着,诗人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歌声与人们的流动,形成了一种虚无的空间感,似乎时间在此刻停滞。
“自有暗香随袖”一句,暗香与残红的结合,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惜别,而后面的“念别后湖山,几回同梦”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故土的思念。最后一句“明月无多圆夜,有情偏向人低”,则在情感上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明月的缺失象征着情感的低沉,令人感到无奈与惆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光以及人际关系的思考,既有个人的感悟,又有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悟、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离别的惆怅,展现了人对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无奈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晚凉花积水”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鸱夷”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对往昔的感叹体现在哪一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郑文焯的《木兰花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的追忆,但郑文焯更注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加突出个人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