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段觉归东阳兼寄窦使君》

时间: 2025-04-26 18:30:49

诗句

山水引归路,陆郎从此谙。

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

台倚乌龙岭,楼侵白雁潭。

沈公如借问,心在浙河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0:49

送段觉归东阳兼寄窦使君

原文展示:

山水引归路,陆郎从此谙。
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
台倚乌龙岭,楼侵白雁潭。
沈公如借问,心在浙河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段觉归东阳的旅途,山水引导他归路,陆郎(段觉)在这里对归途已经非常熟悉。秋天的茶叶上沾着细小的露珠,寒菊在霜冻之后显得更加甘甜。台楼依靠在乌龙岭上,楼阁却侵入了白雁潭的水面。如果沈公有意问我,我的心思却在浙河南。


注释:

  • 陆郎:指诗中的段觉,姓陆,表示他是归途的主人公。
  • 秋茶:指秋季采摘的茶叶,形容茶叶的清新。
  • 寒菊:菊花在寒霜中生长,象征着坚韧。
  • 乌龙岭:地名,山岭的名称。
  • 白雁潭:地名,潭水的名称。
  • 沈公:可能是指沈约,表现出一种倾诉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浑,唐代诗人,字子云,号听雨,籍贯在今河南,后迁至今安徽。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朋友段觉归东阳时,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当时诗人的情感和社会交往。


诗歌鉴赏:

《送段觉归东阳兼寄窦使君》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开篇以“山水引归路”描绘了段觉归途的景象,隐喻自然的引导与人生的方向。接着以“秋茶”和“寒菊”描写了秋天的特征,既有清新,又有凛冽,展现出时节的变换,象征着人生的多变与无常。诗中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

“台倚乌龙岭,楼侵白雁潭”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展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最后一句“沈公如借问,心在浙河南”则是情感的流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故乡的怀念,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厚的友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山水引归路,陆郎从此谙”:描绘归途景象,体现对归路的熟悉。
    • 第二联“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秋季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坚韧和清新。
    • 第三联“台倚乌龙岭,楼侵白雁潭”:自然环境的美丽,展现诗人眼中的山水。
    • 第四联“沈公如借问,心在浙河南”:情感的倾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修辞手法: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如“山水引归路”与“台倚乌龙岭”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友人离别时的情感波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 山水:象征归途,寓意人生的旅程。
  • 秋茶:象征清新与温暖,表达对友人的祝福。
  • 寒菊:代表坚韧与高洁,隐喻诗人品格。
  • 乌龙岭、白雁潭:具体地点的描写,增添了诗的真实感与地域特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陆郎”指的是谁?

    • a) 诗人
    • b) 朋友段觉
    • c) 沈公
    • 答案:b
  2. “秋茶垂露细”中的“细”字表明了什么?

    • a) 茶叶的生长
    • b) 露珠的微小
    • c) 秋天的寒冷
    • 答案:b
  3. 诗人的心思最终落在哪里?

    • a) 乌龙岭
    • b) 白雁潭
    • c) 浙河南
    •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许浑的这首诗更为细腻,侧重于情感的表达;而《登鹳雀楼》则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色和豪情壮志,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媚香楼歌 征程 登高示诸弟妹 巫峡道中 登韬光寺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 泮水荷香 拟小山篇 进太宗 秋风函谷应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攴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起功局 止字旁的字 缶字旁的字 视为至宝 善阵者不战 五桀 骑鹤维扬 巢林一枝 斫琱为朴 肤寸之地 棉套 包含贞的成语 玄字旁的字 写曜 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