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登白莲阁贻幼文》

时间: 2025-05-07 07:31:23

诗句

思君曾此望西州,谁信归来得共游。

只是当时旧山水,如何重看不胜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1:23

原文展示

登白莲阁贻幼文
高启 〔明代〕
思君曾此望西州,
谁信归来得共游。
只是当时旧山水,
如何重看不胜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诗中提到,曾经在这里望向西州,想念着朋友,然而如今回来了,却无法再与朋友一同游玩。只是当年熟悉的山水,如今再看却只能引发无尽的愁苦。

注释

  • 思君:思念你,指作者对友人的思念。
  • 曾此:曾经在这里。
  • 望西州:向西州的方向眺望。
  • 谁信:谁能相信。
  • 旧山水:旧日的山水,指的是过去熟悉的景色。
  • 重看:再次观看。
  • 不胜愁:无法承受的愁苦。

典故解析

  • 西州:古时指代的地名,可能与诗人个人经历或友人居住地有关,具有特定的情感寄托。
  • 山水:在中国古诗中,山水常用来象征情感,代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启(字季良,号浑斋),明代诗人,生于1510年,卒于1572年。高启是明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擅长律诗,以其清新流畅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生的感悟,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高启与友人相聚时,或因友人离别而生愁苦,或因往昔的美好回忆而感慨。诗中表达的情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友情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登白莲阁贻幼文》是一首充满思念与愁苦的诗作,展现了高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往事的追忆。诗的开头“思君曾此望西州”直接表明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回忆起曾经一同观景的美好时光。接着,作者用“谁信归来得共游”表达了对友人重聚的渴望和现实的失落,似乎在感叹命运无常,友谊难再。最后两句“只是当时旧山水,如何重看不胜愁”则是对往昔的惋惜,山水虽然依旧,但情境已非,心中满是愁苦。

整首诗不仅在情感上真挚动人,更在意象上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与人情的复杂。通过简单的字句,诗人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对自然的敏感,令人读后深思。诗中蕴含的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使得这首诗在情感上具有普遍性,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思君曾此望西州”: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情感,曾经在这里一起欣赏西州的美景。
    • “谁信归来得共游”:感慨命运的无常,期待重聚却又无可奈何。
    • “只是当时旧山水”:提及旧日熟悉的景色,暗示时光的流逝。
    • “如何重看不胜愁”:再看旧景,心中满是愁苦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对比: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孤独形成强烈对比。
    • 拟人:山水似乎有了情感,承载了诗人的思绪。
    • 象征:山水象征着时间与记忆,承载着友情的沉重。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谊的珍视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表达了人生中的无奈与愁苦。

意象分析

  • 思君:思念的情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 西州:具体地理位置,承载着回忆与感情。
  • 旧山水:象征着过往的美好与当前的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高启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西州”指的是?

    • A. 一种植物
    • B. 一个地名
    • C. 一种诗体
  3. 诗中的“旧山水”象征着什么?

    • A. 朋友的离去
    • B. 过去的美好回忆
    • C. 自然景色的变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高启的《登白莲阁贻幼文》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皆表达了对友人或亲人的思念,但高启更侧重于对旧友的怀念与愁苦,而李白则是对家乡的思念。前者关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后者则侧重于对故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点绛唇 点绛唇(咏春十首) 醉落魄 醉落魄 醉落魄 醉落魄 醉落魄 醉落魄 朝中措 西江月(瑞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如获至珍 名酎 弋字旁的字 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跋胡疐尾 淈泥扬波 辵字旁的字 包含颤的词语有哪些 仪文 振鹭 语简意赅 枯枝败叶 奉扰 鬯字旁的字 糸字旁的字 青金 豆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