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

时间: 2025-05-02 19:04:57

诗句

莲塘移画舸,泛泛日华清。

水暖鱼频跃,烟秋雁早鸣。

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客散山公醉,风高月满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04:57

原文展示:

莲塘移画舸,泛泛日华清。
水暖鱼频跃,烟秋雁早鸣。
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客散山公醉,风高月满城。

白话文翻译:

在莲花池上,画舸轻轻移动,阳光明媚,水面波光粼粼。
水温暖了,鱼儿频频跃出水面,秋雁在烟雾中早早地鸣叫。
舞姿似乎像回旋的雪花,歌声却被云雾阻隔。
客人们散去,山公醉了,微风吹拂,明月高挂,映照着满城。

注释:

  • 莲塘:指生长莲花的池塘。
  • 画舸:指装饰华丽的船只。
  • 泛泛:形容轻轻漂流的样子。
  • 日华:指阳光照耀,光辉闪烁。
  • 水暖:水温暖,适合鱼儿出水。
  • 鱼频跃:鱼儿频繁地跳出水面。
  • 烟秋:烟雾弥漫的秋天。
  • 雁早鸣:早秋时节,雁群开始鸣叫。
  • 舞疑回雪态:舞动的姿态像回旋的雪花。
  • 歌转遏云声:歌声被云雾阻隔,难以传达。
  • 客散:客人们纷纷离去。
  • 山公:指山中的隐士或高士,常用于指代诗人。
  • 风高月满城:风大而明月高悬,照耀整个城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约790年-约865年),字子云,号朴斋,唐代诗人,生于河南,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常蕴含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许浑的晚年,背景可能是他与友人在秋日的莲池泛舟,借此抒发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宁静闲适的场景,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是一首描绘秋日莲池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开头两句就以“莲塘移画舸”引入情境,描绘了轻盈的画舸在莲池上漂流的美好画面,阳光的照耀使水面显得格外清澈,生动地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接下来的两句,水温的升高使得鱼儿频频跃出水面,生机勃勃,秋雁在烟雾中鸣叫,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这种生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活力和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舞姿如雪,让人联想到轻盈的秋雪,而歌声则因云雾而被阻隔,象征着一种无法传达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最后一句“客散山公醉,风高月满城”,将整个场景推向高潮,山公的醉意、明月高悬、微风轻拂,交织成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表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醉意人生的共鸣。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许浑的个性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莲塘移画舸:莲花池上,画舸轻轻移动,营造出悠然自得的氛围。
  2. 泛泛日华清:水面波光粼粼,阳光明媚,表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景象。
  3. 水暖鱼频跃:水温渐暖,鱼儿频繁跳跃,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4. 烟秋雁早鸣:秋天的晨雾中,早雁鸣叫,传达出季节的变迁。
  5. 舞疑回雪态:舞动的姿态似回旋的雪花,表现出轻盈优雅的美。
  6. 歌转遏云声:歌声被云雾阻隔,象征着沟通的障碍,隐含了诗人的情感。
  7. 客散山公醉:客人散去,隐士醉酒,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8. 风高月满城:高风明月,映照着满城,传达一种和谐美好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舞疑回雪态”,将舞姿比作雪花,形象生动。
  • 拟人:如“歌转遏云声”,赋予歌声以人的感情,增强表达的深度。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和韵律感,增添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莲池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世繁华的淡然,体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情怀与风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塘:象征着清新、美好,代表自然的宁静。
  • 画舸:象征着优雅和闲适的生活。
  • :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迁。
  • :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欢快。
  • :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 :象征着自由与快乐。
  • :象征着宁静与美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画舸”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鱼
    • B. 一种船
    • C. 一种花
    • D. 一种山
  2. “水暖鱼频跃”中的“暖”字最能表达什么?

    • A. 凉快
    • B. 温暖
    • C. 寒冷
    • D. 干燥
  3. 诗中提到的“客散”意味着什么?

    • A. 客人聚会
    • B. 客人离开
    • C. 客人饮酒
    • D. 客人欢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1.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现自然之美,但李白更多地强调了个人情感与豪放的气质。
  2. 杜甫《春望》:描绘春春之美,但同时带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许浑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陪王尚书泛舟莲池》,并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金缕曲 新凉 金缕曲 对月有感,怯寄外子京师 金缕曲 徐含山当涂署中书室落成漫赋 金缕曲 送姚兆元东归 金缕曲/贺新郎 金缕曲 读金庸小说《神雕侠侣》 金缕曲 离家 金缕曲 赠梁汾 画堂春(和秦少游韵) 画堂春 花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先声后实 欠字旁的字 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赐醫 幺字旁的字 开疆辟土 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丶字旁的字 长才广度 须眉交白 袖中挥拳 履戴 勾搭 豸字旁的字 日有万机 醉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