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9:22
雨过虚堂睡未成,挑镫閒坐夜凄清。
草间蛩语林间叶,底事秋来尽不平。
下过雨,空荡荡的厅堂里我还没入睡,挑起灯来闲坐,夜色显得格外清冷。
草丛中的蟋蟀在鸣叫,树林间的树叶也在沙沙作响,究竟是什么原因,秋天来临时总是让人心中不平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秋天常常与萧瑟、孤独的感受相联系,秋夜的景象与情绪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象征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作者介绍:
孙荪意,清代诗人,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语言清新,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
《秋夜》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秋夜的描写表达内心的忧虑与孤独。
《秋夜》透过细腻的描写和沉静的氛围,传递出一种深切的孤独感。开篇的“雨过虚堂”引入了一个清冷、寂静的环境,雨水洗净了外界的喧嚣,却给诗人带来了更深的孤寂。夜晚的“凄清”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思考,似乎在探讨生命的意义和时间的流逝。
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草间蛩语”与“林间叶”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氛围。这些自然的声音与景象不仅仅是简单的描写,它们在诗人心中激起了更复杂的情感。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万物凋零的时刻,诗人在这种对比中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伤。
最后一句“底事秋来尽不平”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诗人不禁反思,秋天的来临为何会令自己心中难以平静,暗示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既有自然的美,又充满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思考与惆怅,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描写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诗中提到的蟋蟀是哪个季节的代表动物?
“底事秋来尽不平”表达了诗人的何种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