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1:07
听段处士弹琴
作者: 方干 〔唐代〕
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
泉迸幽音离石底,松含细韵在霜枝。
窗中顾兔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
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师。
这首诗描绘了段处士弹琴时的情景。多年调弄七根琴弦,指尖灵巧地分奏出和谐的音符。泉水迸出的幽幽琴声宛如从石底流出,松树的细微韵味似在霜枝上萦绕。窗外正值兔子出没的圆月之夜,竹子上蝉声已然消散。唯有在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愈发宁静,琴声声声都可以成为后人的师范。
方干,字君昇,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逝于公元901年。方干出身于士族,自幼聪慧,擅长诗词,曾任职于朝廷。其诗风清新脱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方干游历山水间时,听闻段处士弹琴之际。正值夜晚,清冷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使得琴声愈加动人,引发诗人对音乐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听段处士弹琴》是一首意蕴深远的诗作,通过描绘音乐与自然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琴声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诗中以“七条丝”引入,展示了段处士高超的琴艺,表现出音符的细腻与和谐。接着,诗人通过“泉迸幽音”与“松含细韵”的描写,将琴声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在时间的流转中,窗外的月亮与竹上的蝉声暗示着夜的静谧和时光的流逝,使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轮回与变化。而最后一句“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师”则总结了全诗,表达了在音乐中获得的心灵平静与智慧的传承。这种超越时空的情感,体现了方干对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
全诗传达了对音乐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感。通过音乐,诗人不仅获得了心灵的平静,也希望后人能够从中领悟到生活的智慧。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七条丝”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是?
《夜泊牛渚怀古》与《听段处士弹琴》都涉及到音乐和自然的主题。李白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而方干则着重描绘了音乐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听段处士弹琴》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