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

时间: 2025-04-27 14:51:14

诗句

雷动星驰入贡车,舌人环列护爻闾。

但占风雨都来享,偶断苞茅便问诸。

宅北曾分羲仲命,绥南远赐赵佗书。

盟津八百争朝会,犹记征祥纪白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1:14

原文展示:

雷动星驰入贡车,舌人环列护爻闾。
但占风雨都来享,偶断苞茅便问诸。
宅北曾分羲仲命,绥南远赐赵佗书。
盟津八百争朝会,犹记征祥纪白鱼。

白话文翻译:

雷声轰动,星光闪烁的贡车驶入,语言的使者环绕在周围,保护着这条重要的通道。
只不过是占卜风雨的事,竟然也能享受这样的美好时光,偶尔打断了苞茅,便向你请教。
北边的宅子曾经分得了羲仲的命令,南方远道而来的,有赵佗的书信。
盟津的八百人争相聚会,仍然记得征兆的祥瑞,像那白鱼一样。

注释:

  • 雷动星驰:形容气氛热烈,像雷声和星光一样迅速而兴奋。
  • 贡车:指朝廷的贡品车,象征朝廷的权威和重视。
  • 舌人:指语言的使者或传递信息的人。
  • 占风雨:占卜天气,古人相信可以通过占卜来预测未来。
  • 羲仲:指古代的占卜师,传说中的人物。
  • 赵佗书:赵佗是西汉时期的名将,书信象征着南北交流的历史。
  • 盟津:指古代的盟约之地,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约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遵宪(1848-1905),字公慎,号逸舟,清代诗人、政治家和学者。他致力于维新变法,反对满清统治,主张洋务运动,倡导学习西方文化。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现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期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末,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思考,借用古代典故,反映出对历史的追溯与现实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呈现出一种激昂的气氛,透过“雷动星驰”的描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诗中充满了古典文化的底蕴,黄遵宪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深切感受与思考。诗人在描绘贡车和舌人的同时,实际上是在隐喻当时的政治环境,显示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在“盟津八百争朝会”一句中,诗人借助历史典故,表达了团结与合作的愿望,也暗含了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融汇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与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得诗歌在形式上也极具美感。通过这些元素的结合,诗人传达出一种既悲观又充满希望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雷动星驰入贡车:描绘出贡车行驶的迅速与气氛的热烈,象征着国家的朝气与活力。
  2. 舌人环列护爻闾:舌人象征着信息的传播者,环列则显示出众人的关注与保护。
  3. 但占风雨都来享:占卜的结果虽然理所当然,但却带来了欢乐,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
  4. 偶断苞茅便问诸:在轻松的氛围中,诗人寻求对未来的建议与指导。
  5. 宅北曾分羲仲命:历史的回归,强调了先贤的智慧与指导。
  6. 绥南远赐赵佗书:古代的书信象征着南北的交流,反映了历史的延续。
  7. 盟津八百争朝会:人们在盟津聚会,强调了团结的力量与共同的目标。
  8. 犹记征祥纪白鱼:白鱼象征祥瑞,传达出对未来美好愿望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贡车比作国家的力量,生动形象地传达出国家的气势。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仗工整,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多种意象的排比,增强了诗歌的气势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盼,通过历史典故的引入,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现实政治的深思。诗中展现了诗人对团结合作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贡车:象征国家的权威与重视。
  • 舌人:信息的传播者,代表沟通与连接。
  • 白鱼:祥瑞之物,象征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雷动星驰中的“雷”指什么?

    • A. 天气现象
    • B. 能量与气势
    • C. 诗人的情感
    • D. 古代神话
  2. 诗中提到的“赵佗书”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交流与沟通
    • C. 战争
    • D. 文化
  3. “盟津八百”表现了什么?

    • A. 个人英雄主义
    • B. 团结与合作
    • C. 对历史的回顾
    • D.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将进酒》(李白): 表现豪放与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 《春望》(杜甫): 反映战乱对国家的影响与个人的忧虑。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面对国家动荡时的不同情感表达,黄遵宪更加强调历史的延续与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黄遵宪研究》
  2.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学古诗三首 其三 学古诗三首 其二 学古诗三首 其一 和萧咨议岑离闺怨诗 和刘咨议守风诗 春夕早泊和刘咨议落日望水诗 还度 入东经诸暨县下浙江 渡连圻诗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昆阆 鼓字旁的字 遮天蔽日 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耳目 施谋用智 脸结尾的成语 生字旁的字 涕泪交下 屠宰场 分甘绝少 瓦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开卷有益 雇赁 号屏 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