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0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4:26
作者: 褚沄 〔南北朝〕
类型: 古诗词
避雀芳枝里,飞空华殿曲。
天寒响屡嘶,日暮声愈促。
繁吟如欲尽,长韵还相续。
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
这首诗描绘了蝉在芳香的树枝间避开鸟雀的情景,悠然自得地在空中鸣唱。随着天气转冷,蝉的鸣叫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尤其在日落时分,声音愈发急促。蝉的歌声似乎快要结束,但它的余韵却依然绵延不绝。它饮露不为表面的清凉,而是因为轻盈的身躯让它容易满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蝉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视为清高、高洁的象征,代表着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蝉的鸣叫,表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作者介绍: 褚沄,字仲明,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蝉的鸣叫表达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赋得蝉诗》通过对蝉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之美。诗的开头便以“避雀芳枝里”引入,描绘了蝉在安全的环境中自在地鸣唱,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随着天气逐渐寒冷,蝉的叫声变得频繁,诗人通过“天寒响屡嘶,日暮声愈促”将时间的流逝与蝉的生命状态紧密相连,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珍贵。最后两句“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则展现了蝉的生活哲学,饮露并非追求外在的清洁,而是因为它的心灵与自然的融合,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知足与安然。
整首诗以蝉的叫声为线索,将自然与人的内心世界连接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和自然和谐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蝉的鸣叫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蝉在诗中避开什么?
a) 风
b) 雨
c) 鸟雀
d) 其他昆虫
诗中提到的“日暮声愈促”是指什么?
a) 蝉鸣声减弱
b) 蝉鸣声急促
c) 蝉停止鸣叫
d) 蝉的数量增加
诗中蝉饮露水的原因是什么?
a) 追求清凉
b) 生活哲学
c) 为了生存
d) 享受自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