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理宗度宗第二》

时间: 2025-05-02 04:23:35

诗句

先帝弓剑远,永怀侍芳茵。

今朝汉社稷,为话涕沾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3:35

原文展示

先帝弓剑远,永怀侍芳茵。今朝汉社稷,为话涕沾巾。

白话文翻译

前朝的皇帝曾远征,常常怀念在花丛中侍奉的日子。如今谈论汉朝的社稷,泪水不禁沾湿了手巾。

注释

  • 先帝:指前任皇帝或朝代。
  • 弓剑远:形容先帝曾经征战远方,带着弓箭与剑。
  • 芳茵:指美好的花草,象征着宁静的生活。
  • 汉社稷:指汉朝的国家和社稷,象征着国家的兴衰。
  • 涕沾巾:眼泪洒在手巾上,形容悲伤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军事统帅。他在抗击蒙古入侵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忠诚与勇气,最终为国捐躯。其诗词作品多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灭亡前夕,正值文天祥为抵抗元朝的侵略而身处困境之时。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前朝的怀念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深切地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忠臣的悲壮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现了文天祥对故国的深情怀念。开篇提到“先帝”,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前朝辉煌的向往。诗中“弓剑远”的描写,展示了先帝征战的壮烈与荣耀,映衬出文天祥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提及“永怀侍芳茵”,则展现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无常。最后的“今朝汉社稷,为话涕沾巾”,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历史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无奈,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帝弓剑远”:指前任皇帝曾经远征作战,展现出历史的辉煌与壮丽。
  2. “永怀侍芳茵”:表达了对安逸生活的怀念,暗含对平和日子的向往。
  3. “今朝汉社稷”:提到现在的国家局势,表明对国家的担忧。
  4. “为话涕沾巾”:最后一句通过眼泪的描绘,体现出深切的悲痛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弓剑远”和“侍芳茵”,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社稷”视为有情感的对象,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象征:涕沾巾象征着悲伤和对历史的沉重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忧虑与对过往的怀念,体现出深刻的爱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是对历史沧桑、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弓剑:象征战争和荣耀,代表着英雄气概。
  • 芳茵:象征宁静与安逸,反映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 涕沾巾:象征悲伤和无奈,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先帝弓剑远”意指: A. 先帝征战的荣耀
    B. 先帝的安逸生活
    C. 先帝的悲惨结局
    D. 先帝的个人情感

  2. 诗中提到的“芳茵”是指: A. 战场的血迹
    B. 花草的美好
    C. 皇宫的奢华
    D. 忍耐的生活

  3. “涕沾巾”表达了: A. 欢乐
    B. 悲伤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理宗度宗第二》与杜甫的《春望》都是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前者更注重历史的回顾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后者则更直接地反映了现实的苦难与历史的沉重。两者都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深切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思考,具有高度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残春病酲 丙寅春雨 别谷熟尉李七同年 城南五题其五·玉津园 城南五题其四·朱亥墓 城南五题其三·贵侯园 城南五题其二·独游 城南五题其一·郊步 鲁从事清晖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牛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懑闷 乱体 干净利索 去暑 燕雀之见 香字旁的字 删定 平平静静 走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团团转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副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