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9:05
草树荒寒晚叶枯,又寻短棹泛焦湖。
场经古战心欲折,客老诸侯饥更驱。
去国寂寥从白眼,筹边谋画看洪儒。
袖诗来谒公就态,曾说襄阳而座隅。
草木凋零,寒意渐浓,晚秋的树叶已经枯黄。
我再次寻觅那短小的桨,划船在焦湖上游玩。
经过古战场,心中感到无比沉重,
客居他乡的我,见到老朋友们,饥肠辘辘,心中更是难受。
离开故乡,心中寂寥,感受到旁人的冷眼,
筹划边疆的事情,听洪儒的意见。
我袖中藏诗,来拜访公子,
曾经提到襄阳,我却坐在一旁静静倾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过,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擅长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多为沉郁悲凉,常以个人遭遇为背景,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上刘和州》创作于诗人旅途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诗中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上刘和州》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彷徨。开篇以“草树荒寒晚叶枯”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暗喻诗人自身的孤寂与无助。接着,诗人通过“又寻短棹泛焦湖”的描绘,表现了他在外漂泊的状态,短棹象征着他所能掌控的渺小力量。在经过古战场时,诗人的内心被历史的沉重所压迫,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悲凉与无奈。
“去国寂寥从白眼”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外界冷漠态度的无奈。诗人虽身处客地,但心中思绪万千,面对旁人冷眼,他选择了默默忍受。最后几句中,诗人提到“袖诗来谒公就态”,似乎在表达他对文化交流的渴望,以及对士人思想的尊重。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自然景物与历史感的结合,通过对古战场和秋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历史的沉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对文化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草树荒寒晚叶枯”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去国寂寥从白眼”中的“白眼”指的是什么?
A. 朋友的眼神
B. 旁人的冷漠
C. 自己的无奈
D. 天空的颜色
诗人提到“袖诗来谒公就态”,表明他希望如何?
A. 寻找朋友
B. 进行文化交流
C. 追求名利
D. 逃避现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