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上刘和州》

时间: 2025-05-07 09:49:05

诗句

草树荒寒晚叶枯,又寻短棹泛焦湖。

场经古战心欲折,客老诸侯饥更驱。

去国寂寥从白眼,筹边谋画看洪儒。

袖诗来谒公就态,曾说襄阳而座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9:05

原文展示

草树荒寒晚叶枯,又寻短棹泛焦湖。
场经古战心欲折,客老诸侯饥更驱。
去国寂寥从白眼,筹边谋画看洪儒。
袖诗来谒公就态,曾说襄阳而座隅。

白话文翻译

草木凋零,寒意渐浓,晚秋的树叶已经枯黄。
我再次寻觅那短小的桨,划船在焦湖上游玩。
经过古战场,心中感到无比沉重,
客居他乡的我,见到老朋友们,饥肠辘辘,心中更是难受。
离开故乡,心中寂寥,感受到旁人的冷眼,
筹划边疆的事情,听洪儒的意见。
我袖中藏诗,来拜访公子,
曾经提到襄阳,我却坐在一旁静静倾听。

注释

字词注释:

  • 草树:指草木,象征自然景象的凋零。
  • 短棹:指小船的桨,这里用以表达诗人孤独的漂泊。
  • 焦湖:可能暗指某一特定湖泊,表现诗人旅途中的感受。
  • 古战:指古代的战场,寓意历史的沉重感。
  • 白眼:比喻旁人的冷漠和不屑。
  • 洪儒:可能是指某位有学问的士人。
  • 襄阳:地名,历史上有很多文学典故与之相关。

典故解析:

  • 襄阳:古代名城,历来为文人墨客所推崇,李白、杜甫等诗人多有提及。
  • 古战场:古代战争历史的见证,诗人对此感慨万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擅长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多为沉郁悲凉,常以个人遭遇为背景,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上刘和州》创作于诗人旅途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诗中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上刘和州》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彷徨。开篇以“草树荒寒晚叶枯”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暗喻诗人自身的孤寂与无助。接着,诗人通过“又寻短棹泛焦湖”的描绘,表现了他在外漂泊的状态,短棹象征着他所能掌控的渺小力量。在经过古战场时,诗人的内心被历史的沉重所压迫,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悲凉与无奈。

“去国寂寥从白眼”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外界冷漠态度的无奈。诗人虽身处客地,但心中思绪万千,面对旁人冷眼,他选择了默默忍受。最后几句中,诗人提到“袖诗来谒公就态”,似乎在表达他对文化交流的渴望,以及对士人思想的尊重。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自然景物与历史感的结合,通过对古战场和秋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树荒寒晚叶枯:描写秋天的寒冷与凋零,暗示诗人的心情。
  • 又寻短棹泛焦湖:表达诗人漂泊的状态,通过“短棹”表现无奈。
  • 场经古战心欲折:回顾历史战场,内心沉重,感受到历史的悲剧。
  • 客老诸侯饥更驱:在外客居,见到老朋友,感慨人生的无常。
  • 去国寂寥从白眼:离开故乡感到孤独,受到他人冷漠的对待。
  • 筹边谋画看洪儒:涉及边疆事务,表现对知识的渴望。
  • 袖诗来谒公就态:以诗作自荐,表达对文化交流的期待。
  • 曾说襄阳而座隅:提到历史名城,表现对过去的怀念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树与秋天的萧瑟相连接,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句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读者更易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历史的沉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对文化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树:象征自然的凋零与生命的短暂。
  • 焦湖:暗示孤独与沉思的空间,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彷徨。
  • 古战场:历史的伤痕,承载着人类的苦痛与教训。
  • 袖诗:代表文化的传承与交流,诗人的身份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草树荒寒晚叶枯”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去国寂寥从白眼”中的“白眼”指的是什么?
    A. 朋友的眼神
    B. 旁人的冷漠
    C. 自己的无奈
    D. 天空的颜色

  3. 诗人提到“袖诗来谒公就态”,表明他希望如何?
    A. 寻找朋友
    B. 进行文化交流
    C. 追求名利
    D. 逃避现实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国家动荡与个人感慨的诗作。
  • 李白《庐山谣》: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索。

诗词对比:

  • 刘过与李白在表现个人情感上有所不同,刘过更倾向于沉郁悲凉,而李白则常以豪放激昂著称。两者都在各自的作品中反映了对故乡和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史》
  • 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专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代人送别 挽赵县尉 醉吟 刈麦行 嘉熙己亥大旱荒庚子夏麦熟 招山乃诗人刘叔拟故居朱清之得其地清之赴南 简曾才叔 寄项宜甫兼简韩右司 海陵光孝长老骥无称山谷后也共谈时事且说黄岩柑橘之美 入闽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恶紫夺朱 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存身 薇蕨 对着和尚骂贼秃 卝字旁的字 餐开头的成语 生稻 马字旁的字 好来好去 不因不由 唔使 欠字旁的字 包含措的词语有哪些 矛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尽收眼底 宿见 包含嚷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