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5:08
原文展示:
仁寿徵夫子,乾坤正气充。
德辉邺下,膏雨沛闽中。
治术原经术,文功暨武功。
江山嘉绩在,万古仰清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颂仁寿(指尊重、荣耀的长寿)之事,夫子(指孔子)在广阔的天地间充满正气。德行的光辉在邺城下显现,滋润的甘霖普降在闽地。治国的术理源于经典,文治与武功兼备。国家的美好成就,永远仰望那清正的风范。
注释:
- 仁寿:意指长寿与仁德。
- 徵:召集、征集。
- 夫子:指孔子,意为尊敬的老师。
- 气充:气氛、气节充盈。
- 德辉:德行的光辉。
- 膏雨:甘霖,形容滋润的雨水。
- 治术:治理的技艺与方法。
- 文功暨武功:文治与武力的成就。
- 嘉绩:美好的成就。
- 仰清风:仰慕高洁的风范。
典故解析:
- 邺城:古代一个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孔子在此有重要的影响。
- 闽中:指福建地区,常用以象征丰饶之地。
- 万古仰清风: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体现出对古代圣贤的崇敬。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璋,清代诗人,风格多表现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璋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赞美之际,意在传达对道德、治国理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赞美,表达了对仁德和治国理政的向往。诗的开头,仁寿与夫子并列,强调了长寿与美德的紧密联系,显示出诗人对传统道德的推崇。接着,通过“乾坤正气充”这一句,突出了孔子思想在自然与社会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邺下的德辉,象征着孔子思想的传播与影响,进一步提升了诗的文化价值而非个体的成就。此外,“膏雨沛闽中”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恩泽,也暗喻了仁德之治带来的繁荣。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与期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仁寿徵夫子:强调仁德与长寿的结合,象征着理想的人格。
- 乾坤正气充:形象地表现了天地间充满正义与气节。
- 德辉邺下:指孔子在邺城的影响力,德行的光辉照耀四方。
- 膏雨沛闽中:描绘出滋润的甘霖,象征着德治的恩泽。
- 治术原经术:强调治理国家的方法要根植于经典。
- 文功暨武功:表明文治与武功的统一与并重。
- 江山嘉绩在:指出国家的美好成就来源于仁德治国。
- 万古仰清风:表达出对高尚人格的永恒追求。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手法,如“德辉邺下,膏雨沛闽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与象征的运用,如“清风”象征高洁的品德,增强了诗的内涵。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仁德的重要性,以及对孔子思想的崇敬,表达出诗人对理想治国理念的期盼。
意象分析:
- 仁寿:象征着道德与长久的生命。
- 正气:代表着正义与清白的品德。
- 德辉:象征着德行的光辉,影响深广。
- 膏雨:象征着恩泽与滋润,代表德治的成果。
- 江山:代表国家与社会,是诗人理想治国的寄托。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仁寿”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长寿与仁德
- B) 仅仅是长寿
- C) 仅仅是仁德
- D) 其他
-
诗中提到的“邺下”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影响?
-
“万古仰清风”的意思是什么?
- A) 追求长寿
- B) 崇敬高洁品德
- C) 向往富贵
- D) 其他
答案:
- A) 长寿与仁德
- B) 孔子
- B) 崇敬高洁品德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
- 《长恨歌》——白居易
- 《滕王阁序》——王勃
-
诗词对比:
- 对比《滕王阁序》,同样表现出对历史与理想的追求,但《滕王阁序》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风景的描写,而《曹仁宪谨荣寿 其一》则更注重对道德与治国理想的歌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璋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论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