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2:12
送李天生归养
王顼龄 〔清代〕
廿年高隐为承欢,
诏趣蒲轮却聘难。
圣主爱才非强志,
大儒报国岂须官。
邹枚词赋清时重,
黄绮风流异代看。
遥想彩衣归拜舞,
朝恩家庆话团栾。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天生归隐生活的祝福与感慨。诗人回顾李天生二十年隐居生活,是为了迎合圣主的宠爱。而如今他选择归隐,虽是接受了诏命,却也难以被重用。圣主爱惜人才,并非强迫他们追求功名,而大儒如他,报国并不一定要依靠官职。邹枚的词赋在当时备受重视,黄绮的风流才华则是后世的典范。诗人遥想他身着彩衣回朝,歌舞庆贺的场景,想必那将是一个欢庆的时刻,家中团圆的美好图景。
王顼龄,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诗词,尤其是古体诗。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写于王顼龄对李天生的送别之际,李天生因在朝中遭遇困顿,选择了归隐生活。诗人在此表达对他的理解与祝福,反映了清代士人对官场的复杂情感。
《送李天生归养》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廿年高隐为承欢”的描写,传达了对李天生选择隐退的尊重,二十年的隐居生活是为了取悦于权贵,反映了士人对政治的无奈与无力。接着,诗人通过“圣主爱才非强志,大儒报国岂须官”的论述,强调了真正的才华与理想并非依赖于官职,而在于内心的追求与报国的情怀。邹枚与黄绮的对比,既是对前贤的敬仰,也是对李天生个人才能的认可,显示了诗人与李天生之间的深厚情谊。最后,诗人展望李天生未来的归来,想象“彩衣归拜舞”的场景,显示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祝福。
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运用了对仗与隐喻,使得情感真挚而深厚,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士人理想的追求,体现了清代士人独特的精神文化。
整首诗表达了对李天生隐退后的祝福,强调了士人追求理想和精神独立的重要性,反映了对政治与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廿年”指多少年?
诗人如何看待官职与才华的关系?
“彩衣归拜舞”中“彩衣”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