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曹刿论战》

时间: 2025-05-09 02:14:10

诗句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 同: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4:10

原文展示

《曹刿论战》
作者:左丘明 〔先秦〕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徧同遍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白话文翻译

在十年春天,齐国出兵攻打我们。国君准备出征,曹刿请求面见国君。乡里人说,肉食者(指贵族)出谋划策,曹刿对此表示不屑,认为肉食者庸俗,无法远虑,于是他进宫面见国君。国君问怎么打仗,曹刿道:“衣食的安宁不能独自享有,必须分给百姓。”国君回答:“我不会增加牺牲和礼物,必须以信义为先。”曹刿说:“小的信义未能建立,神明也不会保佑。”国君又说:“小的和大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察觉,必定要以情感来处理。”曹刿回答:“这是忠诚的表现。”于是他认为可以一战,便请求随行。大家一起乘车,去长勺作战。国君准备击鼓,曹刿说:“还不可以。”齐国人击鼓三次,曹刿说:“可以了。”齐国军队失败,国君想要追击,曹刿说:“还不可以。”他下车查看敌军的车辙,登上车轼向远方眺望后,才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后,国君询问胜利的原因,曹刿回答:“打仗靠的是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敌军士气耗尽,我的士气却充沛,所以获胜。大国之事难以测量,恐怕会有埋伏。我看到敌军的车辙混乱,旗帜也倒下,所以才追击。”

注释

  • 肉食者:指的是贵族或统治阶级,意指他们的谋划常常缺乏实用性。
  • :在古代战争中,信义是决策和士气的重要因素,缺乏信义则难以得到士兵的支持。
  • :指的是处理事务时应有的情感和人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左丘明,先秦时期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主要以《左传》和《国风》闻名。其作品在文学和历史上均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对战事的分析和论述上,展现了深刻的军事智慧和政治洞察力。

创作背景

《曹刿论战》诞生于春秋时期,当时各国争霸,政治斗争频繁。其内容通过曹刿与国君的对话,深入探讨了战争的战略、士气和信义等重要因素,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战争和政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曹刿论战》不仅是一篇军事论述,更是一部深刻的政治哲学作品。通过曹刿与国君的对话,左丘明展示了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士气和信义。曹刿的智慧和远见,使得国君在面对敌人的挑战时,能够从容应对,而不是单凭武力和数量来决胜负。

诗中反复强调“信”和“情”,说明在任何战斗中,士兵们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认同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曹刿的分析显示了他对战争深刻的理解,他不仅关注战术上的细节,还关注士兵的内心世界,这在当时的军事思想中极为先进。

在战斗中,曹刿的见解让国君避免了盲目的冲动,强调了观察敌军的状态和变化,这种理性的思考方式在当时的战争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曹刿的果断和敏锐使得国君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获得胜利。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体现了古代军事论述的特点,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使得《曹刿论战》在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描述战争的背景和国君的决策。
  •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揭示曹刿的身份和他面临的质疑。
  •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回应,表明他对贵族的轻视和自信。
  •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国君提出对战争的看法,强调分配民众的利益。
  •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反驳,指出小恩小惠不足以赢得民心。
  •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国君强调信义的重要性。
  •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继续论述,信义未建立,就得不到神明的保佑。
  •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国君谈及法律与情感的关系。
  •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认为可以作战,表明忠诚的重要性。
  • 战则请从。:曹刿请求随行作战。
  •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描述战斗的紧张氛围和曹刿的判断。
  •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国君想要追击,曹刿保持冷静。
  •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胜利后的反思,揭示战争的本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曹刿与国君的对话,展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突出曹刿的智慧。
  • 比喻:将士气与信义比喻为战斗的动力,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主题思想

《曹刿论战》的中心思想是强调战争中士气和信义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代军事理论的深刻内涵。通过对话的形式,揭示了真正的战略思考不仅仅是战术的运用,更是对人心和情感的把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士气:代表战斗中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战斗结果。
  • 信义:作为战争和政治中最重要的道德力量,是凝聚人心的关键。
  • :体现了人性和人际关系在战争中的作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曹刿认为,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 A. 武力
    • B. 士气
    • C. 数量
    • D. 地势
  2. 国君在准备战争时,听取了谁的意见?

    • A. 将军
    • B. 曹刿
    • C. 贵族
    • D. 百姓
  3. 曹刿对“肉食者”的看法是?

    • A. 崇拜
    • B. 轻视
    • C. 尊重
    • D. 忽视

答案

  1. B (士气)
  2. B (曹刿)
  3. B (轻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孙子兵法》:古代军事经典,论述战争的策略与智慧。
  • 《左传》:历史记载,包含丰富的战争故事和政治智慧。

诗词对比

  • 《孙子兵法》与《曹刿论战》:两者均强调战略与士气的重要性,但《孙子兵法》更侧重于兵法和战术的系统论述,而《曹刿论战》则通过对话展现了政治与军事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左传》:左丘明的历史著作,提供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 《孙子兵法》: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作品,启发了后世的军事思想和实践。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注释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biàn),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徧 同:遍)  曹刿: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年)。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伐:攻打。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谋:谋议。间:参与。鄙:鄙陋,目光短浅。乃:于是,就。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以,把。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遍:一作“徧”,遍及,普遍。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加:虚报夸大。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狱:(诉讼)案件。察:明察。情:实情。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zhé),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败绩:军队溃败。驰:驱车追赶。辙:车轮碾出的痕迹。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遂:于是,就。逐:追赶,这里指追击。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fú)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再:第二次。三:第三次。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伏:埋伏。靡:倒下。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教材编写者)后加的。

赏析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徧 同: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战争题材在《左传》中写得最好,详略得当,而且都有声有色,这篇文章就是一例。曹刿论战以“肉食者鄙”即当官的见识浅薄,不能考虑周全为理论基础,而他的深谋远虑开始的出发点是鲁庄公能否以百姓利益为重,所以他并不看重鲁庄公对侍从施舍小恩惠和祭神的诚实,而非常注重鲁庄公以民情审判大大小小的案件,认为这属于对百姓忠心,可以一战。   面对实力强大的齐国军队,曹刿没有贸然行事,当齐军三次击鼓进军,才建议击鼓,一鼓作气,战胜齐军于长勺,这件事也成为以弱胜强的典范。《左传》对这场战争没有细致的描绘,简单地用曹刿的“未可”“可矣”概括了战争的经过,以便使战前战后的论战更加突出。如果说战前论战体现了曹刿的以民为战争之本的基本战略思想,那么,战后论战则体现了他的战术思想,“一鼓作气”成为作战打仗的经典理论。不过他不是只凭借勇力,“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则体现了他谨慎的态度。   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曹刿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作伏笔;第三段论述取胜的原因,突出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全文叙事清楚,详略得当,人物对话准确生动,要言不烦,是《左传》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少年游(赋泾云轩) 小沧浪亭 有以渔舟唱晚作图命题拟试者因戏成三首 其三 句 其二 潇湘八景 其四 江天暮雪 有怀袁季源 太乙西宫 感村晚泊有怀 婕妤怨 早梅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桃三李四 蚁萃螽集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复结尾的成语 釒字旁的字 明灿 斗字旁的字 匠心独出 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日下无双 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字旁的字 中诏 天壤之别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没精打采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含苞吐萼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