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1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7:15:12
枯梅
马知节 〔宋代〕
斧斤戕不死,半藓半枯槎。
寂寞幽岩下,一枝三四花。
这棵枯梅虽然被斧头砍伐,却仍然没有完全死去,半边是青苔,半边是枯木。它孤独地生长在幽深的岩石下,只有一两朵花在枝头悄然绽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体现了梅花的坚韧和在逆境中生存的精神,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梅花象征意义的理解。
作者介绍:
马知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涉及自然景物,情感深邃,尤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也寄托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忧虑与哲思。
《枯梅》是一首意蕴深远的诗作,通过枯梅的描写,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开头“斧斤戕不死”一句,展现了即使经历了砍伐,枯梅依然顽强地存活着,象征着生命的执着与坚韧。这里,斧头象征着外部环境的威胁,而枯梅则代表了在逆境中依然不屈的生命力。
接下来的“半藓半枯槎”,通过对枯梅状态的刻画,传达出一种生机与死寂交织的复杂情感。青苔的存在意味着生机,而枯槎则象征着死亡,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
“寂寞幽岩下,一枝三四花”则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美的主题。幽深的岩石、孤寂的环境,衬托出梅花的孤傲与坚韧。尽管环境恶劣,梅花依然开出几朵花,这不仅是对生命的讴歌,更是对美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景物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孤独与美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枯梅的顽强生存,传达了在逆境中坚持与希望的主题,体现了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斧斤戕不死”意指:
A. 枯梅被完全砍掉
B. 枯梅顽强存活
C. 枯梅的花开得很美
“半藓半枯槎”中的“藓”指:
A. 梅花
B. 青苔
C. 枯木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美的追求与坚韧
C. 孤独的悲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绘了梅花的顽强精神,强调了梅花在寒冬中绽放的美丽。与马知节的《枯梅》相比,王安石的作品更侧重于梅花的美丽形象,而马知节则更强调生命的坚韧与生存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