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王孙满对楚子》

时间: 2025-05-02 13:27:53

诗句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天祚明德,有所底止。

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7:53

原文展示:

《王孙满对楚子》
作者:左丘明 〔先秦〕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白话文翻译:

楚王出征陆浑的敌人,便到达洛阳,观兵于周边的疆域。周定王派王孙满去劳驾楚王。楚王问鼎的大小和轻重。王孙满回答说:“这在于道德,而不在于鼎的重量。”古代夏朝有德行,远方的国家都来进贡金银,铸造鼎来象征物品,各种物品都为之准备,使人民知道神明的威严。因此,百姓在河川、泽地、山林中都不会遇到不幸的事情。即使是鬼神也没有两个面目,谁都无法遇到。这样可以上下和谐,以承接天命的福祉。桀王昏庸无道,鼎迁至商朝,祭祀持续六百年。商纣王残暴,鼎迁至周朝。德行的光明,虽小,仍然重视;奸邪的回旋,虽大,却轻视。天命赐予明德,有所依止。周成王在郏鄏安定鼎器,卜算三十年,卜算七百年,都是天命的安排。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微,天命尚未改变。至于鼎的轻重,不能随便询问。

注释:

  • :古代青铜器,用于烹饪和祭祀,象征国家的权力和德行。
  • :指道德、品德,代表统治者的仁德和施政的良好。
  • :夏朝最后一位君主,以昏庸和暴虐著称。
  • 商纣:商朝最后一位君主,以残暴和奢侈著称。

典故解析:

  • 夏朝的德:指夏朝在位时的盛德,远方诸侯国乐于朝贡。
  • 商朝的鼎迁:描述商朝由于纣王的暴行,导致国家动乱,鼎迁至周。
  • 成王定鼎:周成王在郏鄏安定鼎器,象征着周朝的统治根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左丘明,先秦时期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左传》闻名,擅长叙述历史和抒发政治见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战国时期,正值诸侯争霸,政治斗争激烈。左丘明通过对话的形式,借以表达对德治的重要性,反映出历史的教训。

诗歌鉴赏:

《王孙满对楚子》以王孙满与楚王的对话为主线,深刻探讨了德与权的关系。诗中通过历史故事,强调了道德的力量和重要性,指出真正的统治者应以德治国,而非依赖物质的象征如鼎。这种思路在先秦时期尤为重要,反映出对权力的深刻反思与理解。

王孙满的回答不仅是对楚王的回应,更是对历史的总结。他提到的夏、商、周三朝的兴衰,借助鼎的象征,展示了道德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诗中提及的历史人物如桀、纣,成为了昏庸和暴虐的代名词,提醒后人警惕。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有力,富有哲理,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政治与道德的深刻思考。王孙满的智慧与历史的教训相结合,使得这首诗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具有深远的影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楚王出征,至洛阳观察战局,显示出其统治的雄心。
  •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周定王派王孙满去询问楚王,显示出两国间的互动。
  •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楚王询问鼎的轻重,象征着对国家权力和德行的关注。
  • “对曰在德不在鼎。”:王孙满强调道德才是根本,鼎的大小轻重无关紧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历史的对比,体现德与权的关系,增强论点的力度。
  • 象征:鼎作为权力和德行的象征,贯穿全诗,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国家的兴衰与统治者的德行为密切相关。通过历史的教训,告诫后人要以德治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国家的权力和德行。
  • :体现统治者的治理理念和道德标准。
  • 鬼神:象征民众的信仰和对神明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楚王出征的目的是什么? a) 观兵
    b) 进贡
    c) 讨好周王
    d) 休战

  2. 王孙满认为鼎的轻重在于什么? a) 大小
    b) 材质
    c) 德行
    d) 形状

  3. 诗中提到的“桀有昏德”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统治者?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春秋

答案:

  1. a) 观兵
  2. c) 德行
  3. a) 夏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探讨道德与治国的关系。
  • 《楚辞》:反映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风貌。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王孙满对楚子》在情感表达和历史反思上的不同。
  • 两者均体现了对人生与国家的思考,但前者更偏向个人情感,后者则集中于政治哲学。

参考资料:

  • 《左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先秦散文选》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醉中和王平甫 樯乌 吕山人同荆供奉见过 和瘿杯 送薛氏妇归绛州 寄题金州孙御史处阴亭 刑部厅看竹效孟郊体和永叔 西湖对雪 春寒 苏幕遮·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多手乱 包含耘的成语 歆尝 小畜生 貝字旁的字 簸扬糠秕 单衣 蛟龙失水 玉字旁的字 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建之底的字 曰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包含舒的成语 旅雁 能歌善舞 续随子 生机盎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