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2:36
原文展示
次张亚夫喜雨
洪咨夔 〔宋代〕
汴都黍离迷宫堧,金铺兽面秋风寒。
百年大义冷于铁,西湖走马狨丝鞍。
亡秦定必三户楚,况今南北皆王土。
紫髯青鬓祖豫州,威如迅霆惠如雨。
山东井落回生意,收召惊魂高枕睡。
中有虓将来青州,马蹄欲踏狼胥碎。
邦人聚观鬨塞涂,和气酿雪苏焦枯。
银城万里轧坤轴,烛龙一色煇天衢。
殷殷好语传田间,雪晴又雨直几钱。
翠麰涨天士宿饱,踊跃一鼓空两甄。
中原宿愁无地愬,欢呼从此归王度。
更烦老笔为草檄,读之会使头风愈。
白话文翻译
汴京的宫殿遗址让人感到迷茫,金铺上的兽面在秋风中显得寒冷。
百年的大义比铁还要冷酷,西湖边的骏马披着狨丝的鞍具。
灭亡秦朝的一定是楚国的三户人家,何况现在南北都是王土。
紫髯青鬓的祖豫州,威严如迅雷,恩惠如雨。
山东的井落恢复了生机,收召了惊魂的人们可以高枕无忧。
其中有勇猛的将来青州,马蹄欲踏碎狼胥。
邦人聚集观看,热闹非凡,和气如同酿雪,苏醒了焦枯。
银城万里,轧动着坤轴,烛龙一色,照亮了天衢。
田间传来殷殷的好消息,雪晴又雨,价值几何。
翠麰涨天,士人宿饱,踊跃一鼓,空了两甄。
中原的宿愁无处诉说,欢呼从此归于王度。
更烦老笔为草檄,读之会使头风愈。
注释
- 汴都黍离迷宫堧:汴都,指汴京(今河南开封),黍离,指宫殿遗址。
- 金铺兽面秋风寒:金铺,指宫殿的门铺,兽面,指门上的兽形装饰。
- 百年大义冷于铁:比喻长期的忠诚和正义比铁还要冷酷。
- 西湖走马狨丝鞍:西湖,指杭州西湖,走马,指骑马。
- 亡秦定必三户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意指楚国虽小,但有三户人家就能灭亡秦国。
- 紫髯青鬓祖豫州:紫髯青鬓,形容人的威严和英俊,祖豫州,指祖逖,东晋名将。
- 山东井落回生意:山东,指山东省,井落,指村落。
- 中有虓将来青州:虓将,指勇猛的将领。
- 邦人聚观鬨塞涂:邦人,指百姓,鬨塞涂,指热闹的街道。
- 银城万里轧坤轴:银城,指宏伟的城池,轧坤轴,指转动大地。
- 烛龙一色煇天衢:烛龙,神话中的龙,煇天衢,指照亮天空。
- 翠麰涨天士宿饱:翠麰,指翠绿的麦田,涨天,指麦田茂盛。
- 踊跃一鼓空两甄:踊跃,指士气高涨,一鼓,指击鼓,空两甄,指战鼓声响彻云霄。
- 中原宿愁无地愬: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宿愁,指长期的忧愁。
- 更烦老笔为草檄:老笔,指老练的笔法,草檄,指撰写檄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1176-1236),字舜俞,号平斋,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豪放洒脱著称,尤以诗见长。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和作者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洪咨夔在南宋时期所作,当时国家正处于动荡之中,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中提到的“紫髯青鬓祖豫州”指的是东晋名将祖逖,用以比喻当时的英雄人物。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南宋时期的社会景象,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现实情况的反映,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切。诗中“亡秦定必三户楚”一句,借用了历史典故,强调了即使国家面临困境,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同时,诗中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如“紫髯青鬓祖豫州”,展现了作者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的意象丰富,如“银城万里轧坤轴”和“烛龙一色煇天衢”,通过宏大的意象展现了国家的壮丽和希望。而“邦人聚观鬨塞涂”和“和气酿雪苏焦枯”则描绘了百姓的欢乐和社会的和谐。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雄浑,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国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汴都黍离迷宫堧:汴京的宫殿遗址让人感到迷茫,反映了历史的沧桑。
- 金铺兽面秋风寒:宫殿的门铺在秋风中显得寒冷,增强了历史的沉重感。
- 百年大义冷于铁:长期的忠诚和正义比铁还要冷酷,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 西湖走马狨丝鞍:西湖边的骏马披着狨丝的鞍具,展现了贵族的生活。
- 亡秦定必三户楚:借用历史典故,强调了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 紫髯青鬓祖豫州:赞美英雄人物,展现了作者对英雄的敬仰。
- 山东井落回生意:山东的村落恢复了生机,反映了社会的复苏。
- 中有虓将来青州:勇猛的将领来到青州,展现了英雄的气概。
- 邦人聚观鬨塞涂:百姓聚集观看,热闹非凡,反映了社会的和谐。
- 和气酿雪苏焦枯:和气如同酿雪,苏醒了焦枯,展现了社会的希望。
- 银城万里轧坤轴:宏伟的城池转动大地,展现了国家的壮丽。
- 烛龙一色煇天衢:烛龙照亮天空,展现了国家的希望。
- 殷殷好语传田间:田间传来好消息,反映了社会的欢乐。
- 雪晴又雨直几钱:雪晴又雨,价值几何,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思考。
- 翠麰涨天士宿饱:翠绿的麦田茂盛,士人宿饱,展现了社会的繁荣。
- 踊跃一鼓空两甄:士气高涨,战鼓声响彻云霄,展现了社会的活力。
- 中原宿愁无地愬:中原的宿愁无处诉说,表达了作者的忧愁。
- 欢呼从此归王度:欢呼归于王度,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
- 更烦老笔为草檄:老练的笔法撰写檄文,表达了作者的文学才华。
- 读之会使头风愈:读之会使头风愈,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的自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百年大义冷于铁”,将长期的忠诚和正义比作冷酷的铁。
- 拟人:如“银城万里轧坤轴”,将宏伟的城池拟人化为转动大地。
- 对仗:如“紫髯青鬓祖豫州”,通过对仗展现了英雄的威严和英俊。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现实情况的反映,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切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中展现了英雄的气概、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壮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国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汴都黍离:宫殿遗址,反映了历史的沧桑。
- 金铺兽面:宫殿的门铺,增强了历史的沉重感。
- 西湖走马:贵族的生活,展现了社会的阶层。
- 紫髯青鬓:英雄的威严和英俊,展现了作者对英雄的敬仰。
- 银城万里:宏伟的城池,展现了国家的壮丽。
- 烛龙一色:烛龙照亮天空,展现了国家的希望。
- 翠麰涨天:翠绿的麦田,展现了社会的繁荣。
- 踊跃一鼓:士气高涨,展现了社会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亡秦定必三户楚”出自哪部历史著作?
A. 《史记·项羽本纪》
B. 《汉书·高帝纪》
C. 《后汉书·光武帝纪》
D. 《三国志·魏志》
-
诗中“紫髯青鬓祖豫州”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祖逖
B. 曹操
C. 刘备
D. 孙权
-
诗中“银城万里轧坤轴”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邦人聚观鬨塞涂”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百姓的忧愁
B. 百姓的欢乐
C. 百姓的劳动
D. 百姓的战争
答案:
- A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希望。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展现了英雄的气概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词对比:
- 洪咨夔的《次张亚夫喜雨》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洪诗更加豪放,陆诗更加沉郁。
- 洪咨夔的《次张亚夫喜雨》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诗都展现了英雄的气概,但洪诗更加注重社会和谐,辛诗更加注重战斗精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洪咨夔的创作背景。
- 《史记·项羽本纪》:了解“亡秦定必三户楚”的典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