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0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8:53
沁园春 申浦闻歌,赠花桂卿校书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杜牧伤春,白傅悲秋,销魂黯然。
正吴桥廿四,玉箫明月,蜀弦五十,锦瑟华年。
金屋藏花,银瓶记豆,私语友人偎凤肩。
凝情处,向红楼剪烛,翠港移船。
歌云不堕尊边。漫一碧迢迢锁恨天。
甚愁评雁诉,筝心太热,梦和鸾杳,钿约先寒。
昙首三生,华鬘半劫,话到飘零都可怜。
璇宫冷,怕霓裳舞破,空记游仙。
这首诗表述了诗人对春秋更迭的感伤,杜牧的伤春与白居易的悲秋都让人心绪难平。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吴桥,明月下的玉箫声悠扬,蜀地的五十弦琴更添华美的年华。诗人回忆与友人私语,依偎在一起,轻声细语。凝视着红楼,烛光摇曳,船儿在翠绿的港口轻轻摇动。歌声在酒杯旁不曾落下,绵延的思念锁住了无尽的天际。更是愁苦,像雁群诉说心事,琴弦太热,梦中与凰鸟相伴,约定的爱意早已寒凉。昙花三生三世,华丽的头饰半生半劫,谈及往事,令人心生怜惜。璇宫冷寂,生怕霓裳舞破,空留下游仙的记忆。
作者介绍:
易顺鼎(约1665-1742),字子升,号石农,清代诗人,曾任职知县,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山水与人情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文人对春秋变化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悲伤。诗中提到的“闻歌”则是对当时流行音乐的一种回应,表现出诗人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
《沁园春 申浦闻歌,赠花桂卿校书》是一首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的诗作。诗人通过杜牧和白居易的典故引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描绘了春与秋的交替,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氛围。诗中对音乐的描写,如“玉箫明月”,“蜀弦五十”,不仅增添了诗的音韵美,更反映出诗人对文化艺术的崇敬与向往。
诗歌中,金屋与银瓶的意象浮现出一种温柔而细腻的情感交流。诗人与友人私语的场景显得亲密无间,透露出一种对友情的珍视。凝情处的烛光与船只,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柔情。随着句子的推进,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悟愈加明显,昙花一现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
整首诗以精致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读者在欣赏之余,也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深思。通过音乐、自然与人际关系的交织,易顺鼎成功地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春秋交替的感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人际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箫”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诗中提到的“昙首三生”指代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