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3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32:27
日暖重门闭不开,百花无力杜鹃哀。肠断艳阳天气尽,下楼台。芳草绿深关小院,梨花红薄盖闲阶。终日笙歌流水外,没人来。
阳光温暖,重重的门却打不开,百花凋零无力,杜鹃在悲鸣。心肠断裂,艳阳天也已尽,下楼时只见芳草在小院深处绿意浓厚,梨花的红色轻薄地覆盖在闲散的台阶上。整天笙歌声和流水的声音环绕着,却没有人来访。
“寒食”是指寒食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纪念介之推。节日的习俗包括禁火、吃冷食等,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在这首诗中,寒食节的氛围与诗人的内心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暗示着对往日的追忆与孤独的感慨。
杨圻(1640-1716),字彭年,号东山,清代诗人,籍贯浙江。杨圻的诗歌风格多变,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象与个人情感,常通过自然描写来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寒食”节在古代是一个充满感伤情绪的日子,杨圻在这一节日写下此诗,表达了节日的孤单与对过往的追忆。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寂静的环境中,面对春天的美丽却感受到内心的悲伤与孤独。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伤。开头两句以“日暖重门闭不开”揭示了一种封闭的状态,阳光虽好,却无法打开那扇门,象征着心灵的禁闭。接下来的“百花无力杜鹃哀”,更是将这种情感深化,百花凋零,杜鹃悲鸣,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更是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呈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肠断艳阳天气尽,下楼台”一句中,诗人用“肠断”来形容自己的痛苦,鲜明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失去的绝望感。接下来的描写“芳草绿深关小院,梨花红薄盖闲阶”,则是一种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虽然环境依然美丽,但诗人的内心却是空虚的。
最后一句“终日笙歌流水外,没人来”,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虽然音乐和流水环绕,但所期待的人却始终未到,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象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孤独的深刻感悟,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繁华中的孤寂感。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寒食”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重门”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