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0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3:10
携将笔墨作行装,
乘兴飘然到上方。
置闰几经逢九月,
登高方不负重阳。
泉鸣万壑添岑寂,
云起诸峰接混茫。
最好山僧沽酒至,
颓然共醉菊花觞。
我带着笔墨作为行李,
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高处。
正值闰九月,登高远望,
正好不辜负重阳佳节。
泉水在万壑中鸣叫,增添了寂静,
云雾在各峰间升起,连接着混沌的远方。
最美的是山中的僧人送酒来,
我们便在菊花酒杯中一同醉倒。
重阳节,又称双九节,源自古代的“阳光”思想,代表着长寿与吉祥。此节日与登高、赏菊、饮酒有着密切的联系,诗中提到的“重阳”正是这一传统节日的体现。
廖国恩,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感悟的深刻。
此诗写于重阳节之际,诗人与友人登辰山,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谊和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重阳节登高的场景,诗人携带笔墨,心情愉悦地来到山上,展现了他与友人一起享受自然、共度佳节的情景。诗中充满了自然的气息,泉水的鸣叫、云雾的升起,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景。
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与友人共同品酒的快乐,这既是对友谊的珍视,也是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是最后一联“最好山僧沽酒至,颓然共醉菊花觞”,既表现了诗人对山中僧人的欣赏,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尽管醉酒,但却是与自然、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浑然一体,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节日习俗的传承,反映出诗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境。
整首诗中心思想是庆祝重阳节,通过登高赏景、与友人共饮来表达人生的乐趣与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重阳”是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冬至
C. 九月九日
诗人携带的是什么作为行装?
A. 酒
B. 笔墨
C. 食物
诗中的“泉鸣万壑”表现了什么样的环境?
A. 热闹
B. 寂静
C. 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