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6:53
碧荷色犹懒,紫花香渐多。
过桥通故里,分界入新河。
土润何功治,沙平不用磨。
衣冠今已矣,从此想鸣珂。
这段时间的荷花颜色依然懒散,紫色花朵的香气渐渐增多。
过了桥就能回到故乡,分界线进入了新河。
土地湿润又有什么功劳,沙地平坦又何需磨练。
衣冠已经不再,今后只想听那鸣响的珂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未特别引用具体典故,但“鸣珂”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生活追求,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高衡孙,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历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现世繁华的淡漠,反映了文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高塘桥》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追忆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诗的开头通过“碧荷色犹懒,紫花香渐多”描绘出一幅夏日荷塘的美丽画面,荷花的懒散与紫花的香甜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提到“过桥通故里”,这里的桥不仅是物理上的通道,更是通向心灵深处的归属感。分界的设定让人想到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走出故乡和归属故乡之间的矛盾与选择。最后,诗人以“衣冠今已矣,从此想鸣珂”结束,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放下,向往一种超脱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哲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故乡与自然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以及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碧荷”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青草
C. 水波
诗人想摆脱的是什么?
A. 自然
B. 衣冠世俗
C. 家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衡孙的《高塘桥》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都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高衡孙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强调人际关系与社会现实的对比。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