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5:4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44:38
乌夜啼
作者: 张祜 〔唐代〕
忽忽南飞返,危丝共怨凄。
暗霜移树宿,残夜绕枝啼。
咽绝声重叙,愔淫思乍迷。
不妨还报喜,误使玉颜低。
这首诗描绘了南飞的候鸟归来,带着忧愁和怨恨的情感。寒霜悄然移到树上,黑夜中,鸟儿在枝头悲鸣。那悲切的鸣叫声如同重叠的叙述,令人沉迷于思念与情感的迷惘。或许可以带来一些喜讯,但却误让人感到脸色黯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祜,字子容,唐代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而受到当时文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乌夜啼》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社会相对安定,但个人情感的纠葛依然存在。诗人可能是在思念远方的爱人,或感慨离别之情,因而写下这首富有情感的诗。
《乌夜啼》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巧妙地映射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与思念。开篇的“忽忽南飞返”,传达了一种急促的情绪,暗示了候鸟的归来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接下来的“危丝共怨凄”则通过细腻的意象,表现出一种脆弱而哀伤的情感,令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暗霜移树宿,残夜绕枝啼”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描写,暗示了夜色的凄凉与寒冷,鸟儿的啼鸣更是增强了这种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千古不变的离愁。整首诗营造了一个既寂寥又充满感伤的氛围,令人心生共鸣。
最后两句“不妨还报喜,误使玉颜低”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以及因思念而产生的复杂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离别与思念的交织,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孤独、思念与希望的复杂情感,反映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厚与脆弱,展现了唐代诗歌的情感深邃与艺术美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深化了诗中所表现的情感,形成了深刻的文化象征。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飞”指的是什么动物?
“暗霜移树宿”中的“暗霜”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玉颜”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乌夜啼》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