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山僧》

时间: 2025-05-01 05:10:21

诗句

云里幽僧不置房,橡花藤叶盖禅床。

朝来逢著山中伴,闻说新移最上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0:21

原文展示:

云里幽僧不置房,橡花藤叶盖禅床。
朝来逢著山中伴,闻说新移最上方。

白话文翻译:

在云雾中隐居的僧人没有房屋,橡树花和藤叶覆盖着他的禅床。
今天早晨遇见了山中的伴侣,听说新移来的僧人住在最上面的地方。

注释:

  • 幽僧:隐居的僧人,指那些不问世事的修行者。
  • 不置房:不建造房屋,强调僧人的简朴生活。
  • 橡花:指橡树的花朵,象征自然和纯朴。
  • 藤叶:指生长的藤蔓和叶子,说明环境的自然状态。
  • 禅床:僧人打坐的地方,表示修行的环境。
  • 逢著:遇见,碰到。
  • 山中伴:指同在山中修行的朋友或同伴。
  • 新移:新搬来的,指新来的僧人。
  • 最上方:指山的最高处,通常是较为清幽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约902年-965年),字子骏,号白云,唐代诗人,出生于河南,后居于江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风光,常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寄山僧》是在赵嘏隐居生活中所作,诗中描绘了他与隐逸僧人之间的交往。诗作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一种追求清净、淡泊的精神追求。

诗歌鉴赏:

《寄山僧》是一首清新脱俗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开篇“云里幽僧不置房”,立刻将读者带入一种恬静、悠然的环境,隐藏在云雾中的僧人,没有建立自己的住所,体现了对物质生活的淡薄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接着“橡花藤叶盖禅床”,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僧人生活的简单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最后一句“闻说新移最上方”,引入了新的隐士,暗示着在这山中还有更多的人追求类似的生活,增加了诗的层次感与深度。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了对隐逸生活的深思,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理想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里幽僧不置房:隐居的僧人生活在云雾中,没有房屋,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
  2. 橡花藤叶盖禅床:自然的元素构成了他的禅床,强调了他与自然的和谐。
  3. 朝来逢著山中伴:描述诗人早晨遇到同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和共鸣。
  4. 闻说新移最上方:最后提到新来的僧人,暗示隐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的生活比作自然的一部分,展示了人和自然的和谐。
  • 对仗:诗句结构简练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 意象:云、橡花、藤叶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宁静、自然的环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体现了对物质生活的淡薄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由与恬静,隐喻隐士的生活状态。
  • 橡花藤叶:代表自然的简单与和谐,象征着纯朴的生活方式。
  • 禅床:象征着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述的僧人生活在哪里? a) 山顶
    b) 云里
    c) 水边
    d) 田野

  2. 诗中提到的“橡花藤叶”是用来做什么的? a) 盖房子
    b) 盖禅床
    c) 做饭
    d) 做衣服

  3. 诗人今天早晨遇到了什么人? a) 游人
    b) 山中伴
    c) 家人
    d) 动物

答案:

  1. b) 云里
  2. b) 盖禅床
  3. b) 山中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然,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杜甫的《望岳》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山的崇敬与向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都中书怀呈滕仁伯秘监 次韵郭子秀晓行 度淮 浣溪沙 嘉熙己亥大旱荒庚子夏麦熟 王和甫主簿卜地改葬双亲一夕梦到一处风水佳 毗陵天庆观画龙自题姑苏羽士李怀仁醉笔诗呈 沈庄可号菊花山人即其所言 投江西曾宪二首 其一 谢吴秘丞作石屏集后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记不真 公道大明 粘皮著骨 骂天扯地 角饭 人字头的字 气字旁的字 滃滃翳翳 擢本 瓜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废然而返 丹霞山 天下匈匈 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