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鲫潭霁月》

时间: 2025-05-02 12:39:01

诗句

霁月浮光照,龙潭夜气清。

珠华涵止水,璧影濯流英。

野阔群峰隐,波恬两岸平。

渔灯红照处,短笛弄新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9:01

原文展示:

霁月浮光照,龙潭夜气清。
珠华涵止水,璧影濯流英。
野阔群峰隐,波恬两岸平。
渔灯红照处,短笛弄新声。

白话文翻译:

在清澈的月光下,龙潭的夜晚显得格外清冷。
水面上珠光闪烁,映照着静止的水面,仿佛璧玉的影子在水中轻轻荡漾。
辽阔的野外,群山若隐若现,水面平静,两岸也显得安宁。
渔船上的红灯闪烁,短笛声悠扬,奏出新的旋律。

注释:

  • 霁月:指雨后初晴的月亮。
  • 浮光:水面上的光影。
  • 珠华:比喻水面上闪烁的光点。
  • 璧影:玉璧的影子,形容水面如玉一般清澈。
  • 流英:水流中漂浮的花瓣。
  • 野阔:形容野外开阔的景象。
  • 群峰隐:山峰隐约可见。
  • 波恬:水波平静。
  • 渔灯:渔船上的灯。
  • 短笛:一种乐器,指音乐声。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龙潭”可指代许多与龙相关的自然景观,象征着清澈和神秘的水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方达圣,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
  • 创作背景:写作于某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可能在游览或驻足于龙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抒发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鲫潭霁月》以清晰的月光和静谧的水面为背景,营造出一个恬静而美丽的夜景。诗中的“霁月浮光照”开篇即引入了清冷的月光,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接着,随着“珠华涵止水”的描写,水面如同镶嵌着珠宝,静谧而美丽,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诗中不仅仅停留在视觉的描绘,还通过“渔灯红照处,短笛弄新声”展现了生活的气息,渔灯和笛声的结合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仿佛让人感受到渔民的生活。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深刻而富有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霁月浮光照:雨后月亮的光辉映照出浮动的光影。
    • 龙潭夜气清:龙潭的夜晚气息清新,透彻。
    • 珠华涵止水:水面上闪烁的光点,像珠宝一样的华丽。
    • 璧影濯流英:水中如同玉璧的影子,映衬着流动的花瓣。
    • 野阔群峰隐:辽阔的野外,群山若隐若现,十分迷人。
    • 波恬两岸平:水面平静,岸边的景色也显得安宁。
    • 渔灯红照处:渔船上的红灯照亮了周围。
    • 短笛弄新声:悠扬的笛声在夜晚响起,带来新鲜的旋律。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华”比喻水面光点,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整体结构对称,增加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宁静夜晚的喜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霁月:象征着雨后的清新与美好。
  • 龙潭:象征着神秘而宁静的自然。
  • 渔灯:代表着人们的生活与生计。
  • 短笛:象征着音乐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霁月”指的是怎样的月亮?

    • A. 大雨滂沱的月亮
    • B. 雨后初晴的月亮
    • C. 晴天的月亮
    • D. 朦胧的月亮
  2. 诗中“珠华”所指的是:

    • A. 珠宝
    • B. 水面上的光点
    • C. 花瓣
    • D. 月光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水的宁静与和谐美。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夜晚景色,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 诗词对比

    • 比较方达圣的《鲫潭霁月》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方达圣更侧重于夜晚的静谧,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汉语词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沁园春(吴门怀古) 沁园春(同前韵再会君鼎饮,因以为别) 沁园春(吴兴怀古) 沁园春(留春) 沁园春 沁园春 沁园春(辛丑岁自寿) 沁园春(庚子岁自寿) 沁园春(送郑通父之吴门谒宋使君) 沁园春(送高君绍游霅·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草字头的字 碎开头的成语 牖民 混混噩噩 紧打慢敲 有机可乘 令名不终 一言以蔽 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文字旁的字 包含贬的成语 马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方府 发号吐令 龠字旁的字 间歇 云中太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