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3:41
过凤山有感二首
作者: 周文璞 〔宋代〕
秋芜阙是草堂基,
惟有南邻尽得知。
辛苦置家将守冢,
告求广地要穿池。
净莲已付乡僧掘,
慈竹从教墓客移。
虽向龙湾作耆旧,
此生宁没暂来时。
在秋天的荒草中,草堂的基址已经被遮蔽,
只有南边的邻居仍然了解这里的情况。
我辛苦地在这里安家,准备守护祖先的坟墓,
请求能够扩展土地,挖掘一个池塘。
洁净的莲花已经交给乡间的僧人挖掘,
慈爱的竹子也让墓地的客人搬走。
虽然我在龙湾附近生活得很久,
但在这一生中,难道就不能暂时回到过去吗?
作者介绍: 周文璞,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诗人对凤山的游历中,抒发了对故乡与家园的思念,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与情感,表现出对生命和家族的深切关注。
《过凤山有感二首》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开头通过“秋芜阙是草堂基”,将读者带入一个荒凉的场景,草堂的基址被秋天的杂草覆盖,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只有南邻的人了解这片土地,暗示着人与土地、家庭的深厚联系。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表达了他虽然辛苦置家,却仍需守护祖辈的坟墓,体现了对家族责任的承继。
“净莲已付乡僧掘,慈竹从教墓客移”中,莲花与竹子的意象交织,既表现了对自然的珍惜,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诗人在最后一句“此生宁没暂来时”中,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对凤山的感怀,诗人不仅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更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惋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该诗的作者是谁?
“秋芜阙是草堂基”中的“阙”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净莲”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