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凤山有感二首》

时间: 2025-04-30 22:03:41

诗句

秋芜阙是草堂基,惟有南邻尽得知。

辛苦置家将守冢,告求广地要穿池。

净莲已付乡僧掘,慈竹从教墓客移。

虽向龙湾作耆旧,此生宁没暂来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3:41

原文展示

过凤山有感二首
作者: 周文璞 〔宋代〕

秋芜阙是草堂基,
惟有南邻尽得知。
辛苦置家将守冢,
告求广地要穿池。
净莲已付乡僧掘,
慈竹从教墓客移。
虽向龙湾作耆旧,
此生宁没暂来时。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荒草中,草堂的基址已经被遮蔽,
只有南边的邻居仍然了解这里的情况。
我辛苦地在这里安家,准备守护祖先的坟墓,
请求能够扩展土地,挖掘一个池塘。
洁净的莲花已经交给乡间的僧人挖掘,
慈爱的竹子也让墓地的客人搬走。
虽然我在龙湾附近生活得很久,
但在这一生中,难道就不能暂时回到过去吗?

注释

  • 秋芜: 秋季的杂草,形容荒凉的状态。
  • 草堂: 诗人所居住的简陋住所。
  • 守冢: 守护祖先的坟墓。
  • 告求: 请求。
  • 广地: 广阔的土地。
  • 穿池: 挖掘池塘。
  • 净莲: 清洁的莲花,象征纯洁。
  • 慈竹: 形容竹子的温柔和善良。
  • 墓客: 指前来祭扫的人。
  • 耆旧: 年老的事物,指过去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诗人对凤山的游历中,抒发了对故乡与家园的思念,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与情感,表现出对生命和家族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过凤山有感二首》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开头通过“秋芜阙是草堂基”,将读者带入一个荒凉的场景,草堂的基址被秋天的杂草覆盖,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只有南邻的人了解这片土地,暗示着人与土地、家庭的深厚联系。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表达了他虽然辛苦置家,却仍需守护祖辈的坟墓,体现了对家族责任的承继。

“净莲已付乡僧掘,慈竹从教墓客移”中,莲花与竹子的意象交织,既表现了对自然的珍惜,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诗人在最后一句“此生宁没暂来时”中,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对凤山的感怀,诗人不仅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更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芜阙是草堂基”:秋天的杂草覆盖了草堂的基础,突显荒凉。
  • “惟有南邻尽得知”:唯有南边的邻居还了解这里的情况,暗示孤独。
  • “辛苦置家将守冢”:我辛苦安家,是为了守护祖先的坟墓,表现责任感。
  • “告求广地要穿池”:请求能扩展土地,挖掘池塘,反映对生活的渴望。
  • “净莲已付乡僧掘”:洁净的莲花已交给乡僧挖掘,象征纯洁的追求。
  • “慈竹从教墓客移”:温柔的竹子让墓地的客人搬走,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 “虽向龙湾作耆旧”:尽管我在龙湾生活已久,表达对时间的感慨。
  • “此生宁没暂来时”:这一生中难道不能暂时回到过去吗?表露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家园比喻为草堂,表现出对生活的辛苦。
  • 拟人:竹子“从教墓客移”,赋予自然以人的行为,增强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惋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芜: 代表凋零与荒凉,象征时间的流逝。
  • 草堂: 代表诗人的居所,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净莲: 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慈竹: 象征温暖与关心,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周文璞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秋芜阙是草堂基”中的“阙”是什么意思?

    • A. 破损
    • B. 缺失
    • C. 突出
    • D. 遮掩
  3. 诗中提到的“净莲”象征着什么?

    • A. 纯洁
    • B. 富贵
    • C. 繁荣
    • D. 忍耐

答案:

  1. B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周文璞的《过凤山有感二首》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周文璞更注重对生活的感悟与责任感,而李白则突出对亲情的渴望与孤独之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好时光 前题 好时光 杨妃山茶 竹马儿•却聘词,代章氏婢小红 竹马儿 抒感,借叶石林韵 庆同天 申江歌舞之盛,不减往日,感作 古阳关 古阳关 古阳关 海滨散步,用晁补之韵 占春芳•金盆濯发 占春芳 戏咏瓶中柳枝杏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青史不泯 因时制宜 食字旁的字 别无出路 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干字旁的字 龙钟老态 颐指进退 綀裳竹笥 包含狷的词语有哪些 商问 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豁然大悟 灵猫 耳刀旁的字 自命 黹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