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0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3:18
过凤山有感二首
作者: 周文璞
当年准拟作家林,溪墅楼居意已深。
隐者自应寻别业,凤兮何肯负初心。
参差一段囊中玉,激烈三更月下吟。
若不速来相就饮,定应从此失知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旧日志向的追忆。作者曾计划在山林间做个作家,享受溪边的宁静生活,而如今他已经深深扎根于此。隐士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那只凤鸟又怎能背弃自己的初心呢?诗中提到的“囊中玉”象征着珍贵的才华,午夜下的吟唱则显示出对艺术的热爱。若是朋友不快来相聚饮酒,恐怕从此就会失去知音的陪伴。
作者介绍:周文璞,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周文璞游览凤山时创作的,受周围自然景色的启发,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志同道合友人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理想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开篇提到“当年准拟作家林”,显现出诗人曾经的理想与目标;而“溪墅楼居意已深”则暗示他已经在这片地方扎根,心境已然沉静。接着,诗人提到“隐者自应寻别业”,暗示隐士应当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凤兮何肯负初心”则表现出他对初心的坚守与不舍。后半部分“参差一段囊中玉”,通过暗喻表达了诗人的才情,而“激烈三更月下吟”则表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最后以“若不速来相就饮”收尾,表达对友人相聚的期待,体现了诗人珍视友情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采用了比喻(如“囊中玉”)、拟人(如“凤兮”)等手法,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与情感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诗词测试:
诗人曾打算在何处隐居?
A. 山林
B. 溪边
C. 城市
诗中提到的“囊中玉”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才华
C. 美好回忆
诗人对友人的期待表现在哪一句?
A. 若不速来相就饮
B. 参差一段囊中玉
C. 激烈三更月下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中吟》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居生活的描绘,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静谧与内心的宁静。周文璞的《过凤山有感》则更多地强调了对理想与友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