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4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3:45:14
问春二首 其二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元日春回不道迟,
匆匆未遣万花知。
道山堂下红梅树,
速借晴光染一枝。
元旦的时候春天回来却不显得迟缓,
匆匆忙忙还没让万花知道。
道山堂下的红梅树,
快借来晴天的阳光为我染上一枝。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他生活在南宋初期,经历了社会动荡,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问春二首》创作于春天的元日,正值春回大地之际,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春天的渴望和热爱,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诗的开头“元日春回不道迟”,点明了时间背景,表现了春天的回归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而这种回归并不显得迟缓。接着,“匆匆未遣万花知”,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春天的到来是那么突然,连万花都还未察觉。这种急迫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脉动,仿佛连时间也在加速。
“道山堂下红梅树”,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在寒冬腊月中依然坚韧地绽放,传达了勇气和希望的主题。最后一句“速借晴光染一枝”,则恳求阳光的照耀,借助晴天的光芒为梅花增添色彩,这不仅是对美的渴望,也是对生命力量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勾勒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情与期待。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美好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诗中提到的“元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诗人希望借助什么为梅花添色?
诗中“匆匆未遣万花知”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李白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比,杨万里的作品更侧重于细腻的描绘和对春天的渴望,而李白的诗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洒脱的气质。两者在表达春天主题时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