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5:35
宣元社稷等沉沦,不了昌明道子身。
夺得桓苻二贼手,付与赵牙张贵人。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国家社稷正在沉沦,光明的道理和理想难以实现。桓帝和苻坚这两个贼人被夺走了权力,而权力却转交给了赵牙和张贵人。
陈普,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诗作多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切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带有批判的色彩,反映了对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批判。开篇“宣元社稷等沉沦”直接点出国家的危机,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接着提到“昌明道子身”,则进一步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表明了诗人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与悲哀。
“夺得桓苻二贼手”通过历史典故,强调了权力转移的迅速与残酷,将历史上的篡位者与新的权力者做了鲜明对比。最后一句“付与赵牙张贵人”,则暗示了权力的不断更迭和历史的循环,表明在权力游戏中,理想与正义常常被置于一旁,成为牺牲品。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历史轮回的感慨,也令人深思,在现实生活中,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常常让人倍感无奈。通过对历史的追溯,诗人唤起了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意识与责任感。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桓苻二贼”象征着历史上的暴政与权力的腐朽;对仗手法也相当明显,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与表现力。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切理解与忧虑。
诗中提到的“桓苻”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宣元社稷等沉沦”中“沉沦”的意思是?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但其语气更为豪放;而杜甫的《春望》则在具体历史背景下表现出深沉的忧虑与对政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