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0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07:33
浮云尽扫暖微霄,
去鹭归鸿入望遥。
积雨才收平野阔,
夕阳未卷大江豪。
近看飘絮如千叶,
远见修眉若一毫。
不有危楼高百尺,
也应无处可呼号。
浮云已经消散,温暖的阳光洒在天空,
白鹭飞去,鸿雁归来,进入遥远的视野。
刚刚停歇的雨水让平坦的田野显得宽阔,
夕阳未曾落下,江水也未曾停止豪放的奔流。
近看飘浮的柳絮如同千片叶子,
远看修长的山眉犹如一根细毫。
即使没有高达百尺的危楼,
此地也不应有任何呼号之声。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体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心境。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由的向往。
《远望》一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新明朗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浮云、白鹭、鸿雁、夕阳等元素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洒脱的心境。诗的开头以“浮云尽扫暖微霄”引入,给人以清新明亮的感觉,展现了天气的变化与自然的美好。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鸟类的迁徙,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仿佛在述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积雨才收平野阔”的描写,既是对自然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状态的反映,象征着雨后的豁然开朗。夕阳的描写则赋予了诗歌一种豪放的气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大自然的敬畏。最后两句“不有危楼高百尺,也应无处可呼号”则是诗人的哲思,强调了无论身处何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心灵的自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浮云尽扫”意指什么?
A. 天气晴朗
B. 天气阴沉
C. 天气多云
“去鹭归鸿”中的“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夕阳
C. 大江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心灵的追求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