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1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11:44
原文展示: 麻子山二首 其二 张嵲 〔宋代〕 漫山麦垄已青青,云压群峰未肯晴。 泥行若畏荒蹊险,误听风声作雨声。
白话文翻译: 满山遍野的麦田已经泛起了青青的颜色,云层低垂压在群峰之上,天空还未放晴。 在泥泞的小路上行走,似乎畏惧着荒野小径的险峻,误将风声听成了雨声。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这首诗描绘了山间麦田的景象,以及行走其中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或隐居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间麦田的景象,通过“漫山麦垄已青青”和“云压群峰未肯晴”两句,生动地展现了麦田的生机和山间的云雾。后两句“泥行若畏荒蹊险,误听风声作雨声”则表达了行走山间的感受,既有对自然险峻的敬畏,也有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误听,增添了诗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险峻的敬畏和对自然声音的敏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漫山麦垄已青青”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间的云雾 B. 麦田的生机 C. 泥泞的小路 D. 风声雨声 答案:B
“云压群峰未肯晴”中的“未肯晴”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诗中的“误听风声作雨声”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险峻的敬畏 B. 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误听 C.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 对自然美的欣赏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