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从王都尉觅千叶梅云已落尽戏作嘲吹笛侍儿》

时间: 2025-04-30 22:07:12

诗句

若为可耐昭华得,脱帽看发已微霜。

催尽落梅春已半,更吹三弄乞风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7:12

原文展示:

若为可耐昭华得,脱帽看发已微霜。
催尽落梅春已半,更吹三弄乞风光。

白话文翻译:

如果为了能耐得住这美好的时光,我就脱掉帽子,看看头发上已微微泛霜。
催促着梅花的凋零,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不妨再吹三声笛子,乞求春光再多一点。

注释:

  • 可耐:能够忍受、耐得住。
  • 昭华:美好的时光或景象。
  • 脱帽:指脱下帽子,以显露头发,表示对自身容颜的关注。
  • 微霜:形容头发已经略显白色,暗示年华已逝。
  • 催尽:催促消逝、结束。
  • 三弄:指吹三声笛子,表示轻柔的音乐声。
  • 乞风光:请求更多的春光,表现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典故解析:

  • 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诗中提到梅花的凋零,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微霜:古代诗词常用“霜”来象征衰老和时间的流逝。诗人用“微霜”体现自身的年岁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庭坚年老之际,表达了他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感慨,反映了人生的短暂与对过往青春的怀念。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从王都尉觅千叶梅云已落尽戏作嘲吹笛侍儿》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在开篇中,诗人以“若为可耐昭华得”引入,透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珍惜;而“脱帽看发已微霜”,则在形象上写出了年华的逝去与身份的自省。

接下来的两句则将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紧密结合。“催尽落梅春已半”,暗示着春天的短暂与梅花的凋零,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更吹三弄乞风光”,则是对美好时光的进一步渴求,音乐的轻柔与春光的温暖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依依惜别的氛围。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展现了黄庭坚对生命、时间的思考,既有对青春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若为可耐昭华得: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强调了时间的宝贵。
  2. 脱帽看发已微霜:通过头发微白的形象,象征着年华的流逝。
  3. 催尽落梅春已半:描绘出梅花凋零的景象,暗示春天的快速流逝。
  4. 更吹三弄乞风光:希望借助音乐的力量来留住春光,表现出对美好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微霜”比作年华的标志,揭示衰老的主题。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梅花的凋零与春天的流逝联系在一起,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表现了诗人对过往青春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清高,代表着生命的短暂。
  • :象征衰老和时间流逝,体现了人生的无常。
  • 笛声: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留恋,反映心灵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昭华”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时光
    • B. 霜
    • C. 梅花
  2. “脱帽看发已微霜”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A. 对青春的怀念
    • B. 对生活的满足
    • C. 对人生的无所谓
  3. 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希望达到什么效果?

    • A. 留住春光
    • B. 吸引梅花
    • C. 感叹生命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黄庭坚的诗作相比,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更侧重于豪放与洒脱的情感。而杜甫的《春望》则在对春天的描写中,融入了忧国忧民的主题,展现出更加沉重的历史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郑庄公戒饬守臣 介之推不言禄 石碏谏宠州吁 臧僖伯谏观鱼 蹇叔哭师 周郑交质 郑伯克段于鄢 烛之武退秦师 曹刿论战 枯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靣字旁的字 眼眦 镸字旁的字 辨物居方 露纂雪钞 芸编 腐熟 势利场 先字旁的字 烛结尾的成语 粝粢之食 掣襟肘见 耻居人下 跨缝 非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