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时间: 2025-08-02 18:55:01

诗句

犹恨溪堂浅,更穿修竹林。

高人不畏虎,避世已无心。

隐几颓如病,忘言兀以喑。

茅茨追上古,冠盖谢当今。

晓梦猿呼觉,秋怀鸟伴吟。

暂来聊解带,屡去欲携衾。

湖上行人绝,阶前暮雪深。

应逢绿毛叟,扣户夜抽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18:55:01

原文展示:

犹恨溪堂浅,更穿修竹林。
高人不畏虎,避世已无心。
隐几颓如病,忘言兀以喑。
茅茨追上古,冠盖谢当今。
晓梦猿呼觉,秋怀鸟伴吟。
暂来聊解带,屡去欲携衾。
湖上行人绝,阶前暮雪深。
应逢绿毛叟,扣户夜抽簪。

白话文翻译:

我仍然觉得溪边的这间茅堂太浅了,想要更深入那修竹林中。
高人不怕老虎,隐居生活已没有心思。
隐居的桌子像病人般颓废,忘了说话而变得沉默。
茅屋追寻古人的风范,官帽车马早已不再。
清晨的梦中听见猿猱的呼唤,秋天的情怀伴随着鸟儿吟唱。
暂时来此解开衣带,常常离去时想带上被子。
湖上的行人已经绝迹,台阶前的暮雪已深。
应该会遇到那位绿色毛发的老者,敲门时夜里取下簪子。

注释:

  • 犹恨溪堂浅:仍然觉得溪边的茅堂太浅,表达对居住环境的不满。
  • 高人不畏虎:高人指隐士或高洁的人,他们不畏惧外界的威胁。
  • 隐几颓如病:隐居的桌子显得很颓废,像生病了一样,暗示生活的孤独。
  • 茅茨追上古:茅屋追求古代的风范,表达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
  • 晓梦猿呼觉:清晨的梦中听到猿猱的呼喊,增强了孤独和自然的气氛。
  • 湖上行人绝:湖面上已经没有行人,强调了环境的宁静和孤独。
  • 绿毛叟:常指隐士或道士,体现了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作,且擅长用生活中的细节来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隐居于南溪之时,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社会的思考。诗中反映了他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苏轼的《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不仅是对隐居生活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对溪边茅堂的略微不满,想要更深地融入自然,反映出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接下来的两句则强调了高人的超然境界,他们不畏世俗的纷扰,寻找内心的平静。

诗中提到的“隐几颓如病”,则传达了一种隐居的孤独感,隐士的生活虽然安静,却也可能让人感到无趣和枯燥。此时,诗人似乎在思索隐居的意义,是否真的能摆脱世俗的纷扰,找到内心的安宁。接下来的描写更是通过“晓梦”和“秋怀”两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内心深处的感伤。最后几句则描绘了寂静的环境,湖上的行人已经绝迹,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思考与感悟,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自然的画卷,更是一种哲学的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犹恨溪堂浅:表达诗人对居住环境的不满,想寻求更深的宁静。
  2. 更穿修竹林:渴望在竹林中生活,追求更高的隐居境界。
  3. 高人不畏虎:强调隐士的超然与洒脱,不怕外界的威胁。
  4. 避世已无心:指隐者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和无欲无求。
  5. 隐几颓如病:隐居生活的孤独感,桌子看上去也显得颓废。
  6. 忘言兀以喑:沉默无言,强调隐居的孤独。
  7. 茅茨追上古: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追求古老的风范。
  8. 冠盖谢当今:官帽和车马早已不再,表明对当今繁华的不屑。
  9. 晓梦猿呼觉:清晨听到猿猱的叫声,增添自然的气氛。
  10. 秋怀鸟伴吟:秋天的情怀与鸟鸣相伴,增强了诗的意境。
  11. 暂来聊解带:偶尔来到这里,想要放松身心。
  12. 屡去欲携衾:多次离开时,想带上被子,表露对隐居生活的眷恋。
  13. 湖上行人绝:湖面上没有行人,强调环境的宁静。
  14. 阶前暮雪深:台阶前的雪厚重,进一步渲染孤独的氛围。
  15. 应逢绿毛叟:期待遇到隐者,体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6. 扣户夜抽簪:夜间敲门,隐喻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以“隐几颓如病”比喻隐居生活的沉闷和孤独。
  • 拟人:将自然现象拟人化,如“晓梦猿呼觉”赋予猿猱以声音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高人不畏虎,避世已无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内心的情感波动,反映了对高洁人生的向往和对繁华世界的淡漠。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堂:象征隐居的场所,代表宁静与隐逸。
  • 修竹:竹子象征高洁与坚韧,体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象征自然的声音,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暮雪:象征孤独与宁静,渲染了诗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是由谁创作的?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陶渊明

  2. 诗中提到的“高人不畏虎”意指什么?
    A. 高人不怕危险
    B. 高人喜欢爬山
    C. 高人善于捕猎
    D. 高人无所畏惧

  3. 诗中“晓梦猿呼觉”描绘的是哪个时刻?
    A. 黄昏
    B. 清晨
    C. 正午
    D. 深夜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现隐居生活的理想。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描绘表达隐逸的情怀。

诗词对比:

  • 苏轼《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与陶渊明《归园田居》
    • 两者都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美好,但苏轼的作品更融合了对现实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注重心灵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次韵公定世弼登北都东楼四首 其一 答王晦之见寄 观化十五首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 其二 和答王世弼 次韵高子勉十首 逍遥乐 懋宗奉议有佳句咏冷庭叟野居庭坚于庭叟有十 南安试院无酒饮周道辅自赣上携一榼时时对酌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并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西山日薄 译经院 尣字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同旁内角 冶容诲淫 横制颓波 磊落轶荡 足字旁的字 融渥 改过迁善 齊字旁的字 条分缕晰 黹字旁的字 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饥飡渴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