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7 09:43:40

诗句

家在江东不系怀,爱民忧国有从来。

月斜汾沁催驿马,雪暗岢岚传酒杯。

塞上金汤惟粟粒,胸中水镜是人材。

遥知更解青牛句,一寸功名心已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3:40

原文展示:

家在江东不系怀,
爱民忧国有从来。
月斜汾沁催驿马,
雪暗岢岚传酒杯。
塞上金汤惟粟粒,
胸中水镜是人材。
遥知更解青牛句,
一寸功名心已灰。

白话文翻译:

我家在江东,不再挂念故乡。
我始终关心百姓,为国家忧虑。
月光斜照,汾水边的驿马被催促出发,
雪雾笼罩岢岚山,酒杯在传递。
边塞的金汤之地,唯有稻米在滋养,
我心中的明镜,映照出真正的人才。
遥想你更加理解“青牛”的诗句,
我对名利的追求,已然心灰意冷。

注释:

  • 不系怀:不再挂念、怀念。
  • 爱民忧国:关心百姓,忧虑国家的安危。
  • 月斜汾沁:月光倾斜,照耀汾水,沁人心脾。
  • 岢岚:岢岚山的名字,位于山西省。
  • 金汤惟粟粒:边塞的富饶只在于粮食的丰收。
  • 水镜:比喻心中明亮的意识与才干。
  • 青牛句:指的是对古诗的理解与鉴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著称。黄庭坚的诗歌语言清新、意象丰富,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朋友顾子敦赴河东之际写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及自己对国家与民生的忧虑。诗中既有对友人前程的期待,也流露出对世事的深刻思考,反映了黄庭坚关心社会、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篇融情于景、抒发个人理想与国家责任感的诗作。诗开篇即以“家在江东不系怀”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淡薄情感,似乎在说明他对国家与民众的关心重于个人情感。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月色与雪景,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营造了送别时的氛围,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流逝。

诗中提到的“塞上金汤惟粟粒”,则反映了诗人对边疆民生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与精神双重价值的思考。而“胸中水镜是人材”的表达,显示了作者对人才能够明辨是非、洞察世事的期待。最后的“遥知更解青牛句”则是对友人的期待与寄托,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功名的淡然与放下,表现了一种超然的心态。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国家与民生的深切关怀,体现了黄庭坚作为诗人的深邃思想和广阔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家在江东不系怀:诗人虽然生活在江东,但心中并不挂念故乡,显示出他对国家的关注。
  2. 爱民忧国有从来:表达了他对民众的关爱和对国家的忧虑,强调这种情感是长久以来的。
  3. 月斜汾沁催驿马:描绘了月光照耀下,汾水边的场景,驿马被催促出发,营造出送别的气氛。
  4. 雪暗岢岚传酒杯:雪雾笼罩下的岢岚山,酒杯在传递,象征着友谊与离别。
  5. 塞上金汤惟粟粒:边塞地区的富饶主要依靠粮食的滋养,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心。
  6. 胸中水镜是人材:比喻心中清明的意识,能够识别人材与价值。
  7. 遥知更解青牛句:对友人文学才华的赞赏,表示对其未来的期待。
  8. 一寸功名心已灰:诗人对名利的追求已经心灰意冷,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胸中水镜”比喻诗人的才干与智慧。
  • 对仗:如“爱民忧国”和“月斜汾沁”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众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反映了黄庭坚作为士人的理想和抱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东:故乡,象征个人情感。
  • 月光:象征离别与思念。
  • :象征清冷的环境,传递离别的哀愁。
  • 金汤:边塞的富饶,象征国家的安宁。
  • 水镜:象征内心的明亮与才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A. 深切怀念
    B. 无所谓
    C. 忧虑重重
    D. 倍感亲切

  2. 诗中提到的“金汤”主要指: A. 富饶的边塞
    B. 美酒佳肴
    C. 诗人的理想
    D. 个人的财富

  3. “青牛”在诗中指的是: A. 一种动物
    B. 诗句的理解
    C. 诗人的心情
    D. 离别的情景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李白:两者都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黄庭坚更多地关注社会与国家,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 黄庭坚与王维:王维的诗多描绘自然美,黄庭坚则在自然描写中融合了对友谊和国家的思考。

参考资料:

  • 《黄庭坚全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杨柳枝 其二十二 杨柳枝 其十七 杨柳枝 其十六 杨柳枝 其十五 杨柳枝 其十四 杨柳枝 其十三 杨柳枝二首 其二 杨柳枝 其二 闺怨 杨柳枝 其一 闺怨 杨柳枝 其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几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包含木的词语有哪些 缔昵 助桀为暴 如饮醍醐 包含尺的成语 以伪谤真 渥须 血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巧语花言 山鸡舞镜 上清箓 怔忪 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孤士 包含企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