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0:31
落月沉馀影,阴渠流暗光。
蚊声霭窗户,萤火绕屋梁。
飞幌翠云薄,新荷清露香。
不吟复不寐,竟夕池水傍。
落下的月亮沉入水面,留下余辉在水中荡漾。阴暗的渠水缓缓流淌,散发着微弱的光亮。窗外有蚊子的嗡嗡声,萤火虫在屋梁上飞舞。轻薄的帷幔在翠绿的云间飘动,新荷散发着清新的露水香气。既不吟唱,也无法入眠,整晚都在池水旁徘徊。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主张诗歌应反映现实生活,以情动人,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稹晚年,可能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深切感受。诗中描绘的宁静夜晚,表达了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思索,寄托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怀。
《落月》是一首描写夜景的抒情诗,整体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寂之感。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构建出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开头两句“落月沉馀影,阴渠流暗光”以月光和水为主题,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气氛。月光的沉落与水面的倒影相互映衬,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蚊声霭窗户,萤火绕屋梁”则通过声音和光影的描写,进一步加强了夜晚的静谧与幽暗。蚊子的嗡嗡声打破了夜的沉寂,而萤火虫的舞动则为这幅静谧的画面增添了生动的元素。
最后两句“不吟复不寐,竟夕池水傍”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白流露。他因思绪烦扰而无法入眠,最终只能在池水旁徘徊,表达了孤独和无奈的情感。这种在静谧夜晚中独自思索的状态,令人感同身受,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落月沉馀影”中的“沉”指什么?
A. 沉重
B. 沉入水中
C. 沉睡
D. 沉默
诗中提到的“阴渠”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河流
B. 暗淡的水渠
C. 干涸的河流
D. 清澈的湖泊
“不吟复不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寂
C. 疲惫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落月》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两首诗虽然都是描写夜晚,但情感基调和主题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