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5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56:22
惠爱复公清,三年报政成。
弦歌敦雅俗,桃李蔼春荣。
县治尝游刃,朝趋久彯缨。
相门如有相,他日愿持衡。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太博知县的赞美。他在任期间惠及百姓,三年来治理政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县里的人们和谐善良,文化气息浓厚,桃花和李花在春天里争相绽放。县治如同游刃般轻松自如,早晨上班时常常见到他身穿官袍的身影。如果有机会再见到相门的朋友,希望能够以公正的态度对待。
作者介绍: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号孤山,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以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独特见解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生活,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林逋在李太博担任知县期间所作,反映了对李知县施政得力的赞赏与感激。李太博致力于改善县中的风气与民生,诗中通过描绘和谐的社会景象,表现出对良好治理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李太博知县的赞美,展现出一种清新明亮的风格。诗的开头两句直接称赞李知县的清白与施政成效,显示出作者对其治理的认可。接下来,诗人通过“弦歌敦雅俗,桃李蔼春荣”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县里文化繁荣、风俗和谐的景象。桃李的盛开不仅是自然的美景,也象征着知识的传播与人才的培养。
“县治尝游刃”的比喻意象,强调了李知县处理政务的从容与自信,显示出他在治理中的高超才能。而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若有机会再次相见,愿意以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人,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德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对理想治县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情怀与价值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音乐感。如“桃李蔼春荣”中运用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良好的治理带来的社会和谐,表现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以及对知县李太博清白治政的赞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太博在任期间,主要得到哪方面的赞美?
诗中“桃李蔼春荣”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游刃”是指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