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蝶恋花》

时间: 2025-05-02 20:27:52

诗句

十幅归帆风力满。

记得来时,买酒朱桥畔。

远树平芜空目断。

乱山惟见斜阳半。

谁把新声翻玉管。

吹过沧洲,多少伤春怨。

已是客怀如絮乱。

画楼人更回头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7:52

原文展示:

蝶恋花
作者: 萧允之 〔宋代〕

十幅归帆风力满。
记得来时,买酒朱桥畔。
远树平芜空目断。
乱山惟见斜阳半。
谁把新声翻玉管。
吹过沧洲,多少伤春怨。
已是客怀如絮乱。
画楼人更回头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归帆满帆而来的景象,让人回忆起来时在朱桥边买酒的情景。远处的树木和平坦的田野在视线中变得模糊,目光所及,只有倾斜的夕阳照在乱山之上。是谁在玉管上吹奏新曲,音符飘荡在沧洲上,让人感到多少春天的伤感与怨恨?如今我已身为客人,心绪如同絮乱。画楼中的人更是回头凝望,让这份情感愈发深沉。

注释:

  • 十幅归帆:十只船帆,形容归航的船只很多,风势强劲。
  • 朱桥:指的是一座红色的桥,可能是作者曾经经过的地方。
  • 远树平芜:远处的树木和平坦的田野一片模糊。
  • 斜阳半:夕阳斜照,给山峦带来一半的光辉。
  • 新声翻玉管:指新曲调从玉制的乐器中吹出。
  • 沧洲:指代广阔的水域,象征离愁别绪的地方。
  • 客怀如絮乱:客人的心情如同纷乱的絮絮,表现出内心的忧伤。
  • 画楼:指装饰华美的楼房,象征着美好而令人留恋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萧允之是宋代著名的词人,生平较少具体记载,主要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婉约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此词可能是在作者归乡途中所作,借景抒情,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往昔的回忆。

诗歌鉴赏:

《蝶恋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思绪。开头“十幅归帆风力满”描绘了归航的壮丽景象,给人一种即将归家的期待。然而,紧接着“记得来时,买酒朱桥畔”却让人感到无限的怀旧之情,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远处的“平芜空目断”更是增添了一种无尽的惆怅,视野的阻断象征着对过往的追忆无法再现。

“乱山惟见斜阳半”则通过斜阳的意象,使得情感更加沉重,夕阳的余晖映照着乱山,仿佛在诉说着词人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谁把新声翻玉管”引入了音乐的意象,音乐在此成为情感的寄托,然而“多少伤春怨”又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失去之间的矛盾。

最后几句“已是客怀如絮乱,画楼人更回头看”,则将词人的愁绪与对他人的关怀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不舍。整首词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幅归帆风力满:归来的船只满帆而行,象征着归乡的希望。
  2. 记得来时,买酒朱桥畔:回忆起来时在红桥边买酒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3. 远树平芜空目断:视线所及的远处树木和田野模糊,象征着对未来的迷茫。
  4. 乱山惟见斜阳半:乱山中只见斜阳,暗示着孤独与寂寞。
  5. 谁把新声翻玉管:引入音乐意象,展现情感的寄托。
  6. 吹过沧洲,多少伤春怨:音乐飘荡在水面上,带来对春天的伤感与怨恨。
  7. 已是客怀如絮乱:身为客人,心情如同纷乱的絮,表现出内心的愁苦。
  8. 画楼人更回头看:画楼中人回头凝望,增添了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絮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 对仗:如“新声翻玉管”与“伤春怨”形成了形式上的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 意象:通过“斜阳”、“乱山”、“归帆”等意象,构建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词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往日美好的追忆,以及对生活中无常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种深刻而复杂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归帆:象征归乡的希望与期待。
  • 朱桥:承载着美好回忆的地方,象征着过去。
  • 远树平芜:代表着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
  • 斜阳:象征夕阳西下,暗示人生的无常。
  • 玉管:音乐的象征,寄托着情感的流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十幅归帆”描述的是: A. 船只归航的景象
    B. 船只出海的情况
    C. 船只停靠在岸边
    D. 船只被风吹走

  2. “已是客怀如絮乱”中的“客怀”指的是: A. 对故乡的怀念
    B. 对旅途的期待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
  • 苏轼《水调歌头》:探讨人生哲理,表达孤独和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蝶恋花》 vs. 《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过往的深情回忆,但《蝶恋花》更侧重于景色的描写与情感的纠葛,而《如梦令》则更倾向于对情感的直接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词学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送温伯玉二首 其二 水龙吟(题三峰阁咏英华女子) 九华道中 挽傅安道郎中词二首 送庞祐甫五首 其五 连日得杂花数株艺之池亭感而有作 满江红(丁亥示庞祐甫) 挽任谏议词二首 送潘元夙教授钦州 送子云五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云愁雨恨 攒沅 戈字旁的字 催科 耳鬓厮磨 夕字旁的字 安抵 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硝的词语有哪些 水字旁的字 可心如意 瓜字旁的字 鼠肝虫臂 风字旁的字 包含团的成语 均线 白衣宰相 歌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