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9:24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牛羊已经下山很久了,各家都已经关上了柴门。
夜晚的风月是如此清澈,眼前的江山却不是我故乡的景色。
石泉在暗壁上流淌,草地上的露水滴落在秋天的根部。
在这灯光明亮的时刻,我的头发已白,何必再追求繁华的花烬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社会动荡,作品深刻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们的苦难,风格悲悯而深刻。
创作背景: 《日暮》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与个人失落之际,诗人常常感到孤独与凄凉。此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思考。
《日暮》是杜甫晚期的一首抒情诗,描绘了诗人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际的感受。全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安宁生活的怀念。开头两句“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展示了农村宁静的晚景,牛羊归圈,柴门紧闭,暗示着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归家庭的宁静。
接下来的“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则转向诗人的内心感受。清澈的夜空与江山的美丽让人陶醉,但诗人却感到无比的失落,因为这片江山并非他的故乡,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接着,“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自然的细节描写让画面更加生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最后两句“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则是诗人的自省与感慨。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无情,而灯光则照亮了他孤独的生活。诗人感叹,年岁已高,何必再追求那繁华的花烬,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淡泊与无奈。
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悲凉,深刻地表达了杜甫对人生、故乡和自然的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反思展开,表达了杜甫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淡泊,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繁华生活的放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日暮》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江山非故园”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头白灯明里”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