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3:24
祠南夕望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站在祠堂南面,眺望江水的情景。江水如同百丈宽,孤舟在夕阳的照耀下轻轻漂流。兴致来时,仍然穿着草鞋,目光却已经遥望到更远的云和沙。山中的鬼神迷恋于春天的竹林,湘江的女神依偎在黄昏的花丛旁。湖南这片清秀的地方,令人感慨万千,长久以来都让人叹息不已。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作品多描绘社会动荡与人民疾苦,风格沉郁顿挫。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甫的晚年,正值他流亡生涯之际,诗人在湖南的祠堂中,感受到江水的浩渺与自然的清幽,内心的感触与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写下了这首诗。
《祠南夕望》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深切怀念和感慨。开头两句“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描绘了夕阳下江水的广阔与宁静,孤舟在水面轻轻摇曳,给人一种孤独而又悠然的感觉。接着,诗人用“兴来犹杖屦”表达了自己在悠闲时光中的随意与自在,然而“目断更云沙”又暗示着目光所及的无尽与渺小,增添了几分惆怅。
后四句“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则通过神话意象深化了情感,山鬼和湘娥的描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景,然而诗人对“湖南清绝地”的感叹,最终引发了他对历史与时光的沉思,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情感的无奈。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杜甫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百丈牵江色”意指什么?
诗人提到的“湘娥”是指?
诗中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祠南夕望》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但杜甫的作品更注重历史与社会的深刻思考,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