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坐二首》

时间: 2025-05-01 16:42:57

诗句

并拥三重絮,犹新二尺檠。

屋高先见月,城远忽闻更。

藜杖光芒歇,茅柴力量轻。

若非檐铁响,淡杀老书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42:57

夜坐二首

原文展示:

并拥三重絮,犹新二尺檠。
屋高先见月,城远忽闻更。
藜杖光芒歇,茅柴力量轻。
若非檐铁响,淡杀老书生。

白话文翻译:

我在夜间坐在这里,身上裹着三层厚厚的棉被,灯光照耀下,依然保持着二尺的亮度。
屋子高处首先看见了月亮,远处的城中忽然传来更鼓声。
手中的藜杖光芒已然消散,茅草堆也显得轻盈。
如果不是屋檐下铁器的叮当声,恐怕我这个老书生就要沉浸在这淡淡的夜色中了。

注释:

  • 并拥:紧紧裹住。
  • 三重絮:三层棉被。
  • 犹新:依然明亮。
  • 二尺檠:指二尺高的灯具,象征光明。
  • 屋高先见月:屋子高,所以先看到月亮。
  • 城远忽闻更:远处的城市突然传来了更鼓声。
  • 藜杖:用藜草制作的拐杖。
  • 光芒歇:光亮已经消失。
  • 茅柴:用茅草和柴火堆成的物品。
  • 淡杀:令人感到淡淡的寂寞。
  • 老书生:年长的读书人。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在描绘夜景和书生的情境时,反映了古代士人的孤独与思考。夜坐时的清冷和环境的细腻描写使得整体意境更加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云溪,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俊逸,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具有强烈的个性和鲜明的特色。

创作背景:

《夜坐二首》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时期,诗人常常通过夜间的宁静来反思社会与人生,表露自己的孤独和思考。诗中描绘夜晚的景象,正是他内心情感的反映。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在夜晚独坐时的内心感受,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与思考的深邃。开头两句描绘了夜间的环境,三重棉被的温暖与二尺灯光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外面的寒冷和内心的温暖。接着,诗人看见月亮,听到远处的更鼓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后面的两句则引入了藜杖和茅柴的意象,象征着诗人身处的处境与心境。藜杖的光芒消逝,茅柴的力量轻盈,隐喻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最后一句“若非檐铁响,淡杀老书生”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如果没有那些声响,可能会被夜色所笼罩,沉浸在深思中而无法自拔,凸显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并拥三重絮,犹新二尺檠。

    • 诗人用三层棉被来抵御寒冷,映衬出夜晚的寒意,二尺高的灯光依然明亮,象征着他内心的希望和温暖。
  2. 屋高先见月,城远忽闻更。

    • 通过“屋高”得以先见月亮,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远处城中的更鼓声则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感。
  3. 藜杖光芒歇,茅柴力量轻。

    • 藜杖的光芒消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茅柴轻盈则反映出生活的简单和质朴。
  4. 若非檐铁响,淡杀老书生。

    • 最后一句通过对声音的描写,揭示了诗人若无外界的声音相扰,内心将会陷入深深的孤独和沉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屋高先见月,城远忽闻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月”、“更”、“藜杖”、“茅柴”等意象的运用,构成了夜晚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孤独。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夜晚的孤独感与思考,借助宁静的夜色与外界的声音,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内心的挣扎,展现出一种士人特有的孤独和沉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晰、明亮的希望,同时也反映出孤独的寂静。
  • :传达出人间的时间流逝,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感。
  • 藜杖:象征诗人的人生旅程,代表着支撑和孤独。
  • 茅柴:象征简单的生活方式,体现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并拥三重絮”中的“并拥”是什么意思?

    • A. 紧紧包围
    • B. 轻轻抚摸
    • C. 随意放置
    • D. 轻轻遮挡
  2. 诗中提到的“二尺檠”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食物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灯具
    • D. 一种书籍
  3. “淡杀老书生”中的“淡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寂寞
    • C. 愤怒
    • D. 安静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更深的情感。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夜晚的描写,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思考,与《夜坐二首》的孤独感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全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豫章江楼望西山有怀 闽中送任畹端公还京 送江西周尚书赴滑台 题豫章西山香城寺 和容南韦中丞题瑞亭白燕、白鼠、六眸龟、嘉莲 贺容府韦中丞大府贤兄新除黔南经略 赠漳州张怡使君 闲居寄太学卢景博士 湓城赠别 海昌望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五鼎万钟 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斗开头的成语 包含耍的词语有哪些 鱼字旁的字 好景不常 木剑 详省 前合后偃 立字旁的字 惩一儆百 书缺简脱 包含秣的词语有哪些 龙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头足 蛊毒犀 歹字旁的字 下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