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4:03
至。
抚张曰:至矣至矣,睡何为哉?
并枕重衾而去。
张生拭目危坐久之,犹疑梦寐。
俄而红娘捧崔而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支体。
曩时之端庄,不复同矣。
是夕,旬有八日,斜月晶荧,幽辉半床。
张生飘飘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谓从人间至也。
有顷,寺钟鸣晓。
红娘促去。
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而去。
终夕无一言。
张生辨色而兴,自疑曰:岂其梦耶?
所可明者,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
奉劳歌伴,同和前声。
商调十二首之六数夕孤眠如度岁。
将谓今生,会合终无计。
正是断肠凝望际。
云心捧得嫦娥至。
玉困花柔羞抆泪。
端丽妖娆,不与前时比。
人去月斜疑梦寐。
衣香犹在妆留臂。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4:03
《蝶恋花》 作者: 赵令 〔宋代〕
至。抚张曰至矣至矣,睡何为哉?并枕重衾而去。张生拭目危坐久之,犹疑梦寐。俄而红娘捧崔而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支体。曩时之端庄,不复同矣。是夕,旬有八日,斜月晶荧,幽辉半床。张生飘飘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谓从人间至也。有顷,寺钟鸣晓。红娘促去。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而去。终夕无一言。张生辨色而兴,自疑曰岂其梦耶?所可明者,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奉劳歌伴,同和前声。商调十二首之六数夕孤眠如度岁。将谓今生,会合终无计。正是断肠凝望际。云心捧得嫦娥至。玉困花柔羞抆泪。端丽妖娆,不与前时比。人去月斜疑梦寐。衣香犹在妆留臂。
当张生醒来,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心中疑惑为何还在沉睡。张生坐在那里,眨了眨眼,似乎仍在梦中。突然,红娘捧着崔氏走来,崔氏娇羞欲滴,几乎无法自持。那时的端庄仪态已不再。那晚,正值八日,斜月透过窗棂,微光洒落在床头。张生心神飘逸,怀疑自己见到了仙人,不敢相信是来自人间的女子。没多久,寺里的钟声响起,红娘催促她离去。崔氏轻声啼哭,红娘再度捧着她离去。整晚无言,张生心中疑惑,难道这一切都是梦?他可以清楚地感知到,妆容留在手臂上,衣香犹在,泪光闪烁,仍然映照在床垫上。即使歌声相伴,仍旧感到孤寂。夜里孤眠,似乎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心中只觉今生无以再会。此时正是断肠凝望的时刻,仿佛见到了嫦娥。美玉般的花朵娇羞地流下泪水,端丽妖娆,无法与过去相比。人去月斜,心中仍疑梦境,衣香依旧留在妆容上。
赵令,字阮卿,号梅溪,宋代词人,因其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而广受欢迎。他的作品多描绘爱情、自然景物及人生哲理。
《蝶恋花》是赵令的一首代表作,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士人对于爱情与人生的感慨之时,诗中表达了对梦中情人的思念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蝶恋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张生对崔氏的深切思念和梦境中的缠绵情感。整首词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错,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无奈。开篇通过张生的疑惑与不安,引发读者的好奇,随之而来的是梦中与崔氏的亲密相拥,令人感受到那种瞬间的甜蜜与真实。
夜色中的斜月与幽辉,渲染出一种若隐若现的梦幻氛围,象征着爱情的脆弱与美丽。张生与崔氏之间的情感紧密交织,仿佛在瞬间凝聚、消散,正如月光一般,既清晰又模糊。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既有对过去的眷恋,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感慨。
此外,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崔氏娇羞的姿态与张生的惆怅,情感真挚而动人,仿佛让人置身于那一幕美丽的爱情场景之中。最后,诗中对未来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痛楚与惆怅。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爱情的向往与无奈,透过梦境的美丽与现实的残酷,展现出人对爱与美的追求与思考。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使得整首词生动而深刻。
诗中张生对崔氏的情感是怎样的?
A. 疏远
B. 深切思念
C. 恨意
D. 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红娘”是指什么角色?
A. 朋友
B. 媒人
C. 侍女
D. 妈妈
诗中提到的“斜月晶荧”意象代表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梦境的迷离
C. 现实的残酷
D. 爱情的美好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蝶恋花》在表现爱情时更注重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与感慨。两者皆透出对失去美好时光的惆怅,但风格各异,赵令的作品更具梦幻感,李清照则展现出更为细腻的情感。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蝶恋花》及其深刻的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