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2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28:05
和兴化赵令君二首
刘克庄
落笔昔传九天上,
诛茅今老万山中。
殷勤封内种花令,
物色畦间拾穗翁。
道是单传曾雪立,
元来一字耻雷同。
语君此事须商榷,
唐律尤难似古风。
落笔之时,书写的情怀仿佛传至九天之上;而如今,在千山万水之间,老者仍在致力于斩除荒草。诚心诚意地在家中种花,田间的农夫则在拾取余穗。人们说这份传承曾在白雪中立下,实际上一个字的雷同都令人感到羞耻。对你说的这些事情,必须认真讨论,唐代的律法更是难以追随古风。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季真,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一生经历了战乱,曾任官职,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他的诗词常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并在艺术上追求创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传承与创新的思考,以及对古代法律和风俗的反思。这种反思不仅是对个人创作的自省,也是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感受。
《和兴化赵令君二首》展示了刘克庄对于传统与创新之间的矛盾思考。首联以“落笔”和“九天”开篇,既表明了写作的高远志向,又暗含了对文学创作的严肃态度。接下来的“诛茅今老万山中”则展现了现实中的艰辛与努力,表现出诗人对创作过程中的艰难困苦的深切理解。
在诗中,种花的“殷勤”与拾穗的“翁”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不同社会角色的努力与贡献。诗人用“单传曾雪立”这样的句子,进一步探讨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在传承中对雷同的厌恶,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追求,也是对现代文化的警醒。
整首诗在结尾部分提出了对唐律的反思,显示出诗人对古代法律与风俗的敬仰,同时也对其难以完全遵从的感慨,反映出深刻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天”象征什么?
“拾穗翁”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作者对唐律的看法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