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0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9:56
栖贤山访戴叔伦隐处
作者:魏良臣(宋代)
峰列洪都秀,名贤隐此间。
乱烟横古木,啼鸟恋深山。
我亦寻诗到,人谁访戴还。
高吟今不见,流水自潺潺。
这首诗描绘了栖贤山的美丽景色,作者感慨于隐居于此的名士戴叔伦。山峰耸立,环境秀丽,古木间烟雾缭绕,鸟儿在深山中鸣叫,依依不舍。我也来到这里寻求诗意,但如今又有谁来拜访戴叔伦呢?我高声吟唱,却再也见不到他,只有潺潺流动的水声在耳边回响。
作者介绍:魏良臣,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多反映自然和隐士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栖贤山,可能是魏良臣在游览此地时,对戴叔伦隐居生涯的感慨与怀念。戴叔伦是唐代著名隐士,诗人为其抒写心声,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与对隐士生活的思考。开篇的“峰列洪都秀”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秀丽的山水画面,展现出栖贤山的雄伟与秀丽。诗中“名贤隐此间”揭示了该地的文化底蕴,隐士的选择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暗示着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观。
在描写环境时,诗人运用了“乱烟横古木,啼鸟恋深山”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神秘和生动,鸟儿的啼鸣更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接着,诗人自问“人谁访戴还”,表现出对戴叔伦的思念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孤独感和对过往的追忆。
最后一句“高吟今不见,流水自潺潺”则是一种无奈的叹息,表明即使吟唱诗歌,也无法唤回那份与隐士的心灵交流。流水的潺潺声仿佛是对过往的追忆与思考,令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一丝哀愁。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又流露出对人文的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人生的思考,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隐士是谁?
“峰列洪都秀”中的“洪都”指的是哪里?
诗中提到的鸟儿的情感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