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8:44
杜鹃问答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云安万里一禽微,
翅短安能远奋飞。
帝放还山君有福,
虏犹戌蜀我安归。
这只小鸟在千里之外显得渺小,
它的翅膀短小,怎能高飞远翔?
帝王将它放归山林,君你有福气,
而我仍被敌人监禁在蜀地,无法回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帝放还山”可以理解为古代帝王对被捕鸟类的放归,暗示对自由的向往;而“虏犹戌蜀”则指的是诗人自己在当时战乱背景下的困境,表达了对国家和自由的渴望。
作者介绍:
刘克庄,宋代诗人,以其豪放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他的诗作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鸟的困境反映自己的处境,表达对故土、自由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此诗通过对小鸟的描写,展现了个体在社会和历史巨变中的渺小与无力。开篇“云安万里一禽微”,将小鸟置于辽阔的天空中,既引出了主题,也让人感受到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鸟儿的“翅短安能远奋飞”,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深刻感慨,短小的翅膀象征着有限的能力和无法逃离的束缚。
接下来的“帝放还山君有福”,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感叹那些被释放的生灵是多么幸运。而最后一句“虏犹戌蜀我安归”,则揭示了诗人自己被囚禁的悲哀,表达了对故土的无尽思念与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突显了自由与束缚、希望与失落的冲突,情感真挚而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鸟儿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命运的反思,揭示了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翅短”是指什么?
诗人对“帝放还山”的态度是?
诗中“虏犹戌蜀”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杜鹃问答二首》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但前者更强调个人的无奈与困境,而后者则是对豪情壮志和人生短暂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却都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