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称心寺》

时间: 2025-07-26 20:46:22

诗句

步陟招提宫,北极山海观。

千岩递萦绕,万壑殊悠漫。

乔木转夕阳,文轩划清涣。

泄云多表里,惊潮每昏旦。

问予金门客,何事沧洲畔。

谬以三署资,来刺百城半。

人隐尚未弭,岁华岂兼玩。

东山桂枝芳,明发坐盈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0:46:22

原文展示:

称心寺
步陟招提宫,北极山海观。
千岩递萦绕,万壑殊悠漫。
乔木转夕阳,文轩划清涣。
泄云多表里,惊潮每昏旦。
问予金门客,何事沧洲畔。
谬以三署资,来刺百城半。
人隐尚未弭,岁华岂兼玩。
东山桂枝芳,明发坐盈叹。

白话文翻译:

步入招提寺,极目北方可见山海的壮观。
千山环绕,层层叠叠,万壑各自幽深而悠远。
高大的树木在夕阳的映照下变得迷人,
文雅的轩阁在清波中划出优美的轨迹。
云彩在天空中流动,时而泄露,时而隐藏,
潮水在每个清晨和黄昏都带来惊涛骇浪。
我问那位金门的客人,何以游览沧洲的岸边。
因缘三署的庙堂资历,来此刺探百城的风光。
人们的隐居生活尚未平息,岁月怎能尽情享受玩乐。
东山的桂树芬芳四溢,令人感慨不已。

注释:

  • 步陟:步行登上。
  • 招提宫:这里指的是寺庙。
  • 北极:北方的极远之处,象征广阔。
  • 千岩:形容山的数量多且叠加。
  • 万壑:指山谷的数量多且各具特色。
  • 文轩:指文雅的楼阁。
  • 泄云:云彩的流动、变化。
  • 金门客:指一位来自金门的游客。
  • 沧洲:广阔的洲渚,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观。
  • 三署:古代的官署,代表权势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649年,卒于公元713年。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见长,作品多以山水、咏物为主,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称心寺》创作于作者游览招提寺时,表达了对山水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称心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想引人入胜。诗中,作者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内心的宁静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步陟招提宫,北极山海观”,描绘了寺庙的宏伟与壮观,传达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心境。接下来的“千岩递萦绕,万壑殊悠漫”,更是通过对山川的描绘,营造了一个层次丰富、气韵悠长的自然画卷。

诗中提到的“文轩划清涣”,则传达了人们在自然中所获得的宁静与美好,而“泄云多表里”则暗示了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在最后两句中,作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思考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体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深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又有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考。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给予读者以启发和思索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步陟招提宫:步行进入招提寺,暗示开始一段心灵的旅程。
  2. 北极山海观:极目远望,展示了自然的辽阔。
  3. 千岩递萦绕:山的层次感和环绕感,增强了空间的立体感。
  4. 万壑殊悠漫:每个山谷独特而悠远,体现了自然的丰富性。
  5. 乔木转夕阳:夕阳映照下的高大树木,增添了诗意。
  6. 文轩划清涣:优雅的建筑在水波中的映照,体现了文化的气息。
  7. 泄云多表里:形容云彩的变化,寓意人生的无常。
  8. 惊潮每昏旦:潮水在日夜交替间的波动,象征时间的流逝。
  9. 问予金门客:与来客的对话,象征对人生的探讨。
  10. 何事沧洲畔:追问来客的目的,暗示对理想生活的追寻。
  11. 谬以三署资:自谦于世俗的荣耀,反映作者的谦逊。
  12. 来刺百城半:探索世间的美好,寄托对理想的向往。
  13. 人隐尚未弭:隐士的生活尚未平息,暗喻对静谧生活的向往。
  14. 岁华岂兼玩:岁月流逝,感叹人生的短暂。
  15. 东山桂枝芳:东山的桂花飘香,象征美好的理想和生活。
  16. 明发坐盈叹:在美好景色中感慨,体现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自然景象与人生的比喻,传达深刻的哲理。
  • 对仗:整首诗采用了工整的对仗,使得韵律感强烈。
  • 意象:山水、云海、夕阳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内心的哲思。

意象分析:

  • :象征稳重与高远,代表心灵的寄托。
  • :流动与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变化多端,代表人生的不可预测与梦幻。
  • :生命的延续与坚韧,象征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称心寺》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宋之问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金门客”指的是?
    A. 一位游客
    B. 一位隐士
    C. 一位商人
    D. 一位官员

  3. “千岩递萦绕”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壮观
    B. 世俗的喧嚣
    C. 人生的烦恼
    D. 文化的沉淀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以山水描绘隐居生活的诗作,风格相似。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称心寺》与《山中问答》:两首诗都探讨了隐居与自然的关系,但《称心寺》更侧重于自然的壮丽,而《山中问答》则更关注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之问研究》

相关查询

清平乐 生辰,心与寄词,奉答 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 清平乐 壬辰暮春过中科大 清平乐 初入县廨,小步东园桃花下,漫赋此词 清平乐 牧马图 清平乐(瑞香) 清平乐 清平乐·千花百草 清平乐 清平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褒善贬恶 梦见周公 矛字旁的字 青山一发 一来 过款 战战业业 包含制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崇论谹议 新愁旧恨 秃宝盖的字 包含慎的词语有哪些 鳥字旁的字 积次 齿字旁的字 错认颜标 初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