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雪晓舟中生火二首》

时间: 2025-05-07 08:47:34

诗句

乌银玉质金石声,见火忽学爆竹鸣。

腷腷膞膞久不停,白日坐上飞繁星。

不知何怒泄不平,不知何喜唧唧吟。

待渠自静勿与争,切莫借箸怒复生。

到渠缄口两耳热,铜鉼在旁却饶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7:34

原文展示:

雪晓舟中生火二首
作者:杨万里

乌银玉质金石声,
见火忽学爆竹鸣。
腷腷膞膞久不停,
白日坐上飞繁星。
不知何怒泄不平,不知何喜唧唧吟。
待渠自静勿与争,切莫借箸怒复生。
到渠缄口两耳热,铜鉼在旁却饶舌。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寂静的雪天,火把燃烧发出金石般的声音,
一见火焰就像学着放烟火一样。
火焰在锅中翻滚,鸣叫声不断,
白天坐在这火旁,就像夜空中飞舞的星星。
我不知道是什么愤怒在这里发泄,
也不知道是什么喜乐在这里吟唱。
等到它自己静下来,不要与它争吵,
切不可在用筷子时因怒气而再生火。
等到火焰闭口不言,两耳发热,
铜锣在旁却不停地响着。


注释:

  • 乌银:形容火焰的颜色,像黑色和银色。
  • 腷腷膞膞:形容火焰的声音,像是不断地发出噪音。
  • 飞繁星:比喻白天的火焰像夜空中繁星一样闪烁。
  • 切莫:切忌、千万不要。
  • 铜鉼:一种打击乐器,形容火焰旁的噪音。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展现了火焰与情绪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人内心的波动与自然现象的交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诗人,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北宋时期,正值南宋初年,社会动荡不安,但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象依然令人心旷神怡。诗人在舟中观火,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雪晓舟中生火二首》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诗中通过火焰的声音与形态,传达了愤怒与喜乐的复杂情感。开篇以“乌银玉质金石声”描绘火焰的色泽和声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接着,诗人将火焰的鸣叫与爆竹声相提并论,生动有趣,似乎在揭示生活中琐碎的情感与冲突。

后半部分,诗人更深入地探讨了情绪的起伏与控制,告诫自己在面对情绪时要保持冷静,不要因怒气而让事情变得更糟。整体而言,诗作以火焰为媒介,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情感波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宋代诗人的人文关怀与审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乌银玉质金石声:火焰的声响如金石般清脆,传达出火的力量。
  2. 见火忽学爆竹鸣:看到火焰就像爆竹一样响亮,表达火焰的活力与生动。
  3. 腷腷膞膞久不停:长时间的鸣叫声,表现出火焰的不断变化。
  4. 白日坐上飞繁星:白天的火焰像星星一样闪烁,形成鲜明的对比。
  5. 不知何怒泄不平:对愤怒情感的描述,表现了内心的不平。
  6. 不知何喜唧唧吟:对喜悦情感的描绘,体现了生活的多样性。
  7. 待渠自静勿与争:告诫自己要冷静,不要与情绪争斗。
  8. 切莫借箸怒复生:提醒不要因小事而引发更大的怒火。
  9. 到渠缄口两耳热:火焰安静时,耳边依然能够感受到热度。
  10. 铜鉼在旁却饶舌:即使火焰安静,周遭的事物依然喧闹,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见火忽学爆竹鸣”将火焰声音与爆竹声相比较,生动形象。
  • 拟人:将火焰的情感描绘得生动,仿佛它有自己的情绪。
  • 对仗:整首诗在句子结构上非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与情感的思考,传达出即使在自然的喧嚣中,内心的平静与自我控制是多么重要。诗人通过火焰的声音和形态,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愤怒与喜悦,提醒读者要保持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火焰:象征着情绪与生命的活力。
  • 星星: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白昼的火焰与星星形成对照。
  • 铜鉼:象征着外界的喧闹与生活的琐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腷腷膞膞”形容什么? A. 火焰的颜色
    B. 火焰的声音
    C. 火焰的温度
    D. 火焰的形状

  2. 诗人告诫自己要如何面对情绪? A. 大声争吵
    B. 保持冷静
    C. 随意发泄
    D. 忽视情绪

  3. 诗中提到的“铜鉼”象征什么? A. 情感的冷静
    B. 外界的喧闹
    C. 内心的平静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思乡之情。
  • 《春晓》(孟浩然):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杨万里《雪晓舟中生火二首》李白《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交融,前者集中在火焰的情感表现,后者则通过月亮来表达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杨万里传》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雪晓舟中生火二首》的情感与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李秀才雪中求酒 和司门郎中陈彦 右省仆射相公垂览和诗,复贻长句,辄次来韵 右省仆射后湖亭闲宴,铉以宿直先归,赋诗留献 临石步港 送察院李侍御使庐陵因寄孟员外 闻查建州陷贼寄钟郎中(谟即查从事也) 宣威苗将军贬官后重经故宅 送宣州丘判官 玉笥山留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窥开头的成语 束炬 花花搭搭 耳刀旁的字 包含镪的词语有哪些 齐字旁的字 夜光之璧 诛凶讨逆 肇开 向注 翻然改图 面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旷邈无家 公平交易 虫字旁的字 湾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