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5:46
忆江南 其八
作者: 沈宜修 〔明代〕
湖上月,白露暖空游。
瑶彩圆澄苍落皎,
素光遥接绛槎流。
蟾影最宜秋。
三五夜,洁映雪华浮。
初见蛾眉临玉镜,
还看团扇下琼楼。
千里谢庄愁。
全诗翻译:
湖面上明亮的月光照耀,白露的清晨让天空显得温暖而舒适。
瑶池的色彩在清澈的湖面上圆润而明亮,素雅的光辉与红色的轻舟遥相辉映。
月亮的影子最适合秋天的夜晚。
在这三五的夜晚,洁白的月光映照在如雪的花瓣上。
初次见到如蛾眉般的美人出现在玉镜前,
随后又看到她在团扇下的琼楼里。
远隔千里,我对此感到惆怅不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沈宜修是明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诗歌常流露出细腻的情感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正值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怀念与思索,诗中结合了月色与秋夜的景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离愁别绪的感慨。
沈宜修的《忆江南 其八》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作。诗歌通过对湖上月色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开头的“湖上月,白露暖空游”便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清新宜人的景象,月光洒在湖面上,白露的清晨让人感到温暖舒适。此时的湖水如同瑶池般清澈,月亮的光辉与小舟遥相辉映,构建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引入了“蟾影最宜秋”的意象,进一步渲染出秋夜的氛围。此时的月亮影子与洁白的花瓣相映成趣,形成了一个梦幻般的场景。诗人通过“初见蛾眉临玉镜,还看团扇下琼楼”的描写,展现了对美人及其环境的细致观察,仿佛在描绘一幅佳人轻盈的身影,流露出一种柔美而惆怅的情感。
最后一句“千里谢庄愁”则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思与惆怅,表达出一种难以言说的离愁别绪。沈宜修通过这首诗,完美地结合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与对往事的追忆,流露出一份淡淡的惆怅与思绪。诗人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达了内心的感伤,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瑶彩”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色彩
B) 诗人的名字
C) 秋天的景象
“千里谢庄愁”中的“谢庄”指的是哪个著名的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谢灵运
诗中描绘的主要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沈宜修的《忆江南 其八》与李白的《静夜思》,都在描绘月光与思念,但沈宜修更侧重于自然景物与细腻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在诗中表现出更强烈的思乡之情。两者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