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1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11:38
寓兴
权德舆
弱冠无所就,百忧钟一身。
世德既颠坠,素怀亦堙沦。
风烟隔嵩丘,羸疾滞漳滨。
昭代未通籍,丰年犹食贫。
敢求庖有鱼,但虑甑生尘。
俯首愧僮仆,蹇步羞亲宾。
岂伊当途者,一一由中人。
已矣勿复言,吾将问秋旻。
年轻时无所作为,百般忧虑压在心头。
社会的道德已经颠覆,我的志向也随之沉沦。
风烟隔断了嵩山的景色,体弱多病滞留在漳水之滨。
即使是在丰年,我依然食不果腹,连入仕也未能如愿。
敢问厨房是否有鱼可食,唯恐锅里又生灰尘。
低头感到愧疚对待仆人,走路也羞于见亲友。
难道那些官员都是不如我的吗?每个都与我无缘。
罢了,不再说这些,去问问秋天的天空。
权德舆,生于唐朝,字景田,号阜川,曾任地方官职。权德舆的诗歌风格多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兼具社会批判和人文关怀。他的作品反映了个人的遭遇与时代背景的冲突。
《寓兴》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士人趋利避害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与个人的失落,感到无力与迷茫,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
《寓兴》是一首充满忧郁与思考的诗作,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年轻时的困境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中“弱冠无所就,百忧钟一身”开篇即以自我否定的姿态引入,传达出年轻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感到无所适从的心情。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世德既颠坠,素怀亦堙沦”,揭示了社会道德的沦丧与个人理想的破灭。
诗人在描绘自身困境的同时,也在社会中寻求共鸣,表达了对时代的深刻反思。“风烟隔嵩丘,羸疾滞漳滨”,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寄托了诗人的身心疲惫,显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尤其是“丰年犹食贫”一句,更是道出在富裕的表象下,个体所承受的沉重生活压力。
整首诗在情感的层次上呈现出一种由内而外的挣扎,诗人既渴望改变现状,又感到无能为力,最终选择问询秋天的天空,似乎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整体而言,《寓兴》是对个人命运与世事无常的深刻反思,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体现了权德舆对人生的悲观与无奈。
《寓兴》通过对个人遭遇的细腻描写,展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奈与迷茫的情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弱冠无所就”中的“弱冠”指的是:
A. 成年
B. 二十岁
C. 青少年
D. 中年
诗中提到的“羸疾”是指:
A. 身体健壮
B. 身体羸弱
C. 心灵受创
D. 精力充沛
“丰年犹食贫”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A. 富裕与贫困并存
B. 只存在贫困
C. 只存在富裕
D. 社会繁荣
答案:
权德舆的《寓兴》与李白的《行路难》均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权德舆更强调社会背景对个体的影响,而李白则突出个人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