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0:17
巧鬓轻笼,月痕半吐真珠莹。
惺憽不定。莺语俄惊醒。
蓦地心烦,唤着何曾应。
提名姓。不教安静。
难道真真冷。
轻巧的发鬓轻轻地披散,月光下的痕迹似乎吐露出真珠般的光泽。
心情忽而恍惚,黄莺的鸣叫突然把我惊醒。
忽然感到心烦,呼唤着曾经的名字,却没有回应。
提及名字,却无法安静下来。
难道真的觉得冷吗?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情感的细腻观察,以及在爱情中常见的惆怅和迷惑的心情。
作者介绍: 沈谦,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语言风格著称。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常以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而受到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明代,正值文人雅士对生活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爱情与人生的思考。
《点绛唇·美人耳》是沈谦的一首婉约词,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巧鬓轻笼”以轻盈的发型引入,描绘出女子的曼妙身姿,暗示了她的柔美和娇媚。接着,诗中提到的“月痕”与“真珠莹”,不仅增添了诗的视觉美感,更象征着女子内心的光辉与纯真。
“惺憽不定”一句,体现了诗人在欣赏美人之余,内心的迷惘和不安。此时,莺语的惊醒,仿佛将他从梦幻中拉回现实,突显了情感的脆弱与瞬息万变。接下来的“蓦地心烦”,表达了对往日情感的追忆与渴望,呼唤名字却得不到回应,更是对情感冷淡的无奈。
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惆怅与孤独感,令人感受到诗人在追求爱情与美好生活中所经历的苦涩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深刻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迷惘,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美好与真实情感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
答案: 1. B 2. B 3. B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惆怅,但李清照的词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沈谦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反映内心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