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5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4:53
原文展示:
方山渡口占 蔡襄 〔宋代〕 江上行人空自愁,壮年双鬓已惊秋。不知风里千里浪,何事无情也白头。
白话文翻译:
江上的行人独自忧愁,壮年时双鬓已如秋霜般白。不知风中翻滚的千里波浪,为何无情地也让人白头。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官至翰林学士。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书法闻名。此诗可能作于蔡襄中年时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蔡襄途经方山渡口时所作,通过对江上行人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易老、时光无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首句“江上行人空自愁”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行人形象,他的忧愁无人理解,显得格外凄凉。次句“壮年双鬓已惊秋”直接点出了时间的无情,壮年时便已鬓发如霜,这是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慨。后两句“不知风里千里浪,何事无情也白头”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慨,风中的波浪无情地翻滚,正如人生中的种种无奈和变迁,最终都导致了“白头”的结果。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传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和自然无情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惊秋”比喻什么? A. 秋天的景色 B. 鬓发如秋霜 C. 秋天的风 D. 秋天的果实
诗中的“无情”指的是什么? A. 人的无情 B. 自然现象的无情 C. 社会的无情 D. 命运的无情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人生的乐观 C. 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